“我和我的故事”选手探访手记:走近你,领略信仰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2-08-22 14:30 来源: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

江苏省第四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

“我和我的故事”选手展示

为讲好江苏典型模范的故事,本届红赛选手们不仅查阅了海量的材料,更是沿着典型模范的足迹,寻访他们的奋斗历程,感悟初心使命。他们书写的一系列“我和我的故事”,成为红色故事生动的“番外篇”。

1_副本.jpg

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 

贾   茹

浩瀚的黄海之滨,广袤的苏北平原,麋鹿、丹顶鹤的故乡——江苏盐城,有一位执教20年的老师,被人们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身患癌症后,他一如既往地潜心科研,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奋。十年来,他的名字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他就是王强。

2_副本.png

1.贴近他:一个低调的人让我肃然起敬

酷暑当头,车轮滚滚。8月1日,我踏上了去盐城寻访王强事迹的第一次行程。

要讲好一个人,就要深入地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工作,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王强延续下来的原则,他的家人们也秉持着这样的传统。在去之前,我联系了王强的妻子孙卫芳,希望能够采访她。但被她婉言谢绝了。我能理解,也对她肃然起敬。十年弹指一挥间,家人心中不愿触及的痛该有多深呢?

3_副本.png

带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了王强曾战斗过的岗位——盐城师范学院。在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里我发现,其实王强留下的资料为数并不多。校领导告诉我,王强很低调,他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被采访,不愿意张扬自己获得的荣誉和成就。想讲好一个如此低调的人的故事,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4_副本.png

2.感悟他:一个执着的人让我怦然心动

读以往的资料,采访王强生前领导、同事,翻阅他的专著和手稿,阅览妻子孙卫芳写给王强的信……

6_副本.png

探访越深入,我对这位马克思主义的战士也越了解——王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时代在他的心灵上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扎根苏北老家,执起教鞭。他的梦想,是把所有大学生都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7_副本.png

盐城师范学院地处苏北老区,曾经是教育与学术的洼地。有些老师借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换了专业,转了行。可王强的志向却坚守不移,始终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当他渐渐声名远播时,中央某直属研究机构和南京市的几家高校相继向他抛来橄榄枝,可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8_副本.png

他说,“比起北京、南京来,苏北老区更需要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更需要我。我愿意做一颗希望的种子,永远扎根苏北,服务老区,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9_副本.png

3.聆听他:一个坚强的人让我热泪盈眶

8月10日,我再一次来到盐城,坐在盐城师范学院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上了一堂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这里曾是王强的讲台,坐在课桌后,我能够强烈地感受他的声音、他的模样,他始终未离开这个红色讲坛。

10_副本.png

王强的话,在我的耳畔回荡:“我深深热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我现在还有时间,对我们学科建设还可以思考,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用活着的每一天努力工作。”这句话,是王强病重的时候曾说过的。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地默默坚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信仰与精神之光。

11_副本.png

我是周恩来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周总理的故事,我讲述了十年。此刻,王强的这句话触动着我的内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憧憬,王强和革命先辈的心都是相通的。这一刻,我热泪盈眶,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周总理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在吟唱着《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13_副本.png

而王强,他学习周总理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在不断实践中,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执着探索者、坚定践行者。他把病房当书房,以巨大毅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奋力拼搏,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让他短暂的生命燃烧出耀眼的光芒。

14_副本.png

从周恩来纪念馆到盐城,不过100多公里。这一光荣的行程刷新了我的思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对于一个红色讲解员来说,讲好故事,不仅要有坚定的信仰,还要心怀敬畏。

大半个月的追寻,我无数次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他能在人生的尽头,仍然为信仰而战呢?他是一个真正的纯粹、顽强、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身上折射的人性光芒浸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