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事”选手探访手记:医者仁心忠赤胆

发布时间:2022-08-16 10:33 来源: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

江苏省第四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

“我和我的故事”选手展示

为讲好江苏典型模范的故事,本届红赛选手们不仅查阅了海量的材料,更是沿着典型模范的足迹,寻访他们的奋斗历程,感悟初心使命。他们书写的一系列“我和我的故事”,成为红色故事生动的“番外篇”。

1_副本.jpg

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志愿讲解员

周    静

“您就是周老师吧?”

我回过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笑容满面地伸出手来同我握手。我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我们采访的先进人物——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任副主任沈谨。

2_副本.jpg

虽然探访前我做足了功课,对沈老的资料烂熟于心,可是眼前这位可爱的老人,仍然超出了我的预期。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是如何做到30多年如一日,写满108本工作笔记;如何做到对于疫情病史的了解细致到每村每户每人;如何做到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汶川”抗震救灾、H7N9禽流感防控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在家庭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妻子、女儿的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形象……我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3_副本.jpg

“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起眼,真说不出什么出彩的故事。”沈谨如是说。面对采访,他如小学生般端坐,小臂交叉叠放,两腿紧紧并拢,干净整洁的格子衬衫上,红色的党员标志越发醒目。

说到如何走上疾病控制的道路,沈谨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知青岁月。“我要是个医生就好了!”1973年在果园场插队时,刚刚完成高中学业的沈谨亲眼见到了疟疾的可怕,疫情无情地折磨着沈谨身边的很多人。“那时候,我是挨家挨户发药,并且一定会监督他们把药吃下才肯罢休。”沈谨说,正是这份别人难以理解的较真,使得自己负责管控的小组,疟疾发病率始终低于其他小组。从那以后,17岁的沈谨就梦想行医扫除肆虐乡间的传染病。1976年,沈谨坚决地报考了南京医学院卫生系。随后,在他长达34年的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一线工作中,沈谨始终铭记自己当年的志向,怀揣挽救百姓困苦的情怀,决心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减轻身边更多老乡的病痛。

“乡亲们很善良,总是在工作中带给我慰藉与关怀,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乡亲们,我又该往哪里走呢?”他在日记中如是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之后,我得知沈老的女儿与我同岁,我问道:“您工作上都是冲在一线,那么生活上有没有觉得愧对家庭,愧对爱人,愧对孩子?”他立刻答道:“有啊有啊有啊!”他开始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4_副本.jpg

汶川地震发生后,年过半百的沈谨并未接到赶赴一线的通知。但他盯着电视机里直播的画面,眼泪直流。

妻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沈谨低沉着声音,试探道:“地震太大了,太惨了,可能这次要我去。”

妻子停顿了一下,叹气道:“你想去,就去吧。”

此时,沈老的眼眶红了,我们采访团队的同志们也都止不住流出了眼泪。

知夫莫若妻。在我看来,这一声叹气,是妻子对沈谨的理解,更是无奈。她知道他并没有接到上级通知;她知道他想试探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她也知道此去一别,山高路远;但她更知道,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因为,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为了生命而义无反顾的铁血男儿,是一个为了国家而逆行出征的骁勇战将,是一个为了人民而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平民英雄。

且穿长袍月下踏雪行,且穿战衣鹰击长空。

她,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第二天,沈谨拨通省疾控中心的电话,申请进入汶川从事抗震防病工作。5月17日,年逾半百的他背着几十斤重的大背包上了飞机,开始了大半个月的援川任务。

“我不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我也有自己的担心、对家人的牵挂,但我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必须要遵守的承诺。我想,这就是使命感。”翻开沈谨的工作日记,这段话下被重重地做了记号。

5_副本.jpg

采访中,沈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说,有时候梦想很近,七八十年代,在宿迁农村流行疟疾,经过他和同事们不间断地实地调查和送医送药,如今发病率只有5%;但梦想有时候又离他很远,因为传染病不可能完全根除,他能做的只有及时应对、见招拆招。

是的,就是如此朴实的他,一个人,一辆自行车,硬是走遍全县31个乡镇的每一个角落;如此朴实的他,一整年,驮着药品,带着衣物和干粮,逐村逐户地调查研究,逐户逐人地宣讲防治要点;如此朴实的他,点灯熬油,对宿迁此前10年疟疾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细致到每村每户每人的疫情病史……聚沙成塔,无数的平凡最终被他以“较真”积淀成“叹为观止”。

6_副本.jpg

当我们邀请沈老一起吃工作餐时,他连忙解释道:“记者同志,能否一次性采访完,我还得去接孙子。”2012年妻子生患重病,从不做家务的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妻子和家庭的重担。古稀之年的沈谨已从岗位上退休近7年,在我们采访期间,他的妻子因摔断了腿,打了石膏,在家无法动弹,他更是把家里家外都全权负责了起来。

采访结束了,但他的形象还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对于与他女儿同龄的我来说,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父亲,我会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想将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他的事迹所打动,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是的,我相信这一点。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