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医院举行的“5·12”护士节庆祝大会上,雕塑家陈建华捐赠了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作的雕塑作品《记“疫”2020》。
1947年,刚刚落成不久的南京太平商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全国国货展览会。
长期以来,美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这次展会无疑是为战后复兴民族经济吹响了号角。曾有报道表示“每日参观人数均超过十万”。
盛会持续了数月,直到年底商场才全面正常营业。就在这时,商场一隅悄悄冒出了一家锦华湘绣庄分店。
店面不算大,但南来北往的客商却不少。
小小的湘绣店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1949年5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管会发布了《关于成立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之布告》。
事实上,自一个月前南京解放之日起,这样的布告文件一个接一个,有时一天一件,有时一天两三件。随着这些布告的陆续发布,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安定,生产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
5月10日,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吴小宝携专著《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走进新街口新华书店,举办新书首发式。
1949年5月16日,在重获新生后不久的南京城,刚刚进驻东郊孝陵卫的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于新街口、大行宮、湖南路和建邺路分别设立了招生处,面向有志青年,招收新生。
消息一出,应者如云。
最终,二野军大经过考试和初审,总校录取学员14867名,实际报到入学12278人。一次招收上万名学员,使之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大的军政大学。
二野军大有何过人之处?
它是一所诞生于革命年代的特殊学校,前身为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身经百战,被誉为“军神”的二野司令员刘伯承亲自担任校长兼政委。
1949年5月28日,晨光熹微中,上海市民打开家门,惊讶地看见,街道旁、屋檐下,躺满了酣睡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东方巴黎”上海解放了。
也是在这一天,从南京到上海的沪宁铁路(旧称“京沪铁路”)全线通行。一辆带着战火沧桑印痕的列车呼啸着自南京开出,驶向上海……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深化“三讲三比”,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市委党史办机关党总支于“五一”前夕启动“百年辉煌”系列活动。
由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编撰的《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日前出版,并入选江苏省38种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之一。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27天,多日的轮轴转明天终于是难得的休息日,养足精神继续战斗……希望每天清晨的阳光能够驱散更多的黑暗,光明就在眼前!加油!”2月20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房学祥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大年初一,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个26岁的小伙没来得及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就和同事踏上了驰援武汉的专车。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疫”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但房学祥早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4月30日至5月5日,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五一节“强化防疫,文明旅游”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