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红色家底丰厚。
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像一座座红色地标,记录着一段段难忘的红色历史,是南京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近年来,南京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5年举办30余项国际赛事,新增5名世界冠军,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千亿……南京体育交出一份有分量的“五年答卷”。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城市体育影响力在“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名榜跃升至第10位。
面向未来,南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建设“世界体育名城”,让体育成为弘扬南京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回眸2021年,“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这一年的热词,还有人称今年为碳中和行动“元年”。
“十三五”以来,南京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22%,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双赢”。这背后,是南京推动绿色发展的不懈努力,是一次次转型升级中旗帜鲜明的态度。
建设低碳先锋城市、成立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打造“碳中和示范区”……南京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书香沁人心,正是读书时,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书香尤为浓郁。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南京再度迎来两份殊荣——“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第一”。
近年来,南京多措并举推动书香城市建设,多彩的阅读活动、创新的阅读模式、丰富的阅读阵地,让阅读的根系深扎进千年古都的血脉与土壤之中,滋润着“文学之都”。
驶下夹江大桥,上了环岛江堤,路面两侧花海扑面而来,在江风中争奇斗艳,景色迷人。
这里是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南京江心洲。
作为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少有的位于主城范围内的江中洲岛,生态科技岛不仅规划设计“逐绿先行”,产业发展也“向绿而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六朝古都南京山水城林资源丰富,对于因水而得名、借水而旺的秦淮区而言,河湖魅力不需多言。
多年以来,水环境提升被视为秦淮区“1号工程”强力推进: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完成雨污分流,2019年水质稳定达标。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的必备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它是一座城市的格局缩影,是城市繁华的催生剂,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
从1999年5月诞生至今,南京地铁已经22岁了。
22年,南京地铁从无到有,由线成网,建成里程达到427公里(不含有轨电车),占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达到59%,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便利。
展望未来可期的“十四五”,南京地铁将形成15线、600公里的运营网络,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这样的“时间银行”,你愿意尝试吗?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176.8万人。
如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蕴藏着“南京智慧”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展示了一条互助养老的有效路径——年轻人照顾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代际传递。
2021年初,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A27地块)摘下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成为126个入选项目中唯一的保障房项目。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已经是丁家庄保障房第二次斩获此项大奖。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600万平方米,竣工约1600万平方米。在推进“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不懈努力中,南京不断传递着这座城市为民服务的温度。
南京路、栖霞大道、六合大道……这些与南京城市相关的路名在西藏的墨竹工卡县还有许多。
这是西藏人民对南京感情积淀的见证,也诉说着南京对口支援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南京援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爱国青年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艰苦的岁月里奉献了宝贵的青春,成为西藏建设的开拓者。
滚滚长江,既是沿江城市横向之间的“黄金带”,也是城市南北之间的“阻隔带”。
面向“十四五”,南京将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将达21条。
从半个世纪前仅有一座南京长江大桥过江,到如今,一座又一座大桥或者隧道穿江而过,南京的城市布局一步一步在改变。
面向“十四五”,南京市瞄准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新农人”正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有着崭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产销模式。
他们的出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稳步提升。
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诸多科技工作者的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以匠心助推国之重器翱翔天空的徐惊雷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入选第十四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坐落在仙林大学城里的栖霞区仙林街道,辖区内有12所高校、40个居民小区、1786个驻区单位,人口28万,党员近万名。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街道,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19项国家级荣誉。
这背后离不开南京市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的努力,她把一个 “矛盾窝子”转变为连续11年无上访记录的和谐样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的‘枫桥经验’”。
十四五”期间,南京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需要孙金娣这样敢挑重担、敢滚钉板、敢打硬仗的“贴心书记”。
昔日河漫滩涂,今日“城市客厅”。
2003年,河西新城规划正式出台,建邺跳出老城、挥师西进。十余年来,在这片8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幅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新画卷已然铺开,一座“品质、生态、活力、幸福、现代”诸元素交相辉映的建邺卓然成形。
六朝古都肇始之地,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这里,是省会功能核心区、南京市中心城区——鼓楼。54平方公里区域内,常住人口超过百万。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201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700 亿……五年迈出三大步,鼓楼区为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