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六朝古都南京山水城林资源丰富,对于因水而得名、借水而旺的秦淮区而言,河湖魅力不需多言。
多年以来,水环境提升被视为秦淮区“1号工程”强力推进: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完成雨污分流,2019年水质稳定达标。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的必备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它是一座城市的格局缩影,是城市繁华的催生剂,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
从1999年5月诞生至今,南京地铁已经22岁了。
22年,南京地铁从无到有,由线成网,建成里程达到427公里(不含有轨电车),占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达到59%,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便利。
展望未来可期的“十四五”,南京地铁将形成15线、600公里的运营网络,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这样的“时间银行”,你愿意尝试吗?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176.8万人。
如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蕴藏着“南京智慧”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展示了一条互助养老的有效路径——年轻人照顾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代际传递。
2021年初,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A27地块)摘下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成为126个入选项目中唯一的保障房项目。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已经是丁家庄保障房第二次斩获此项大奖。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600万平方米,竣工约1600万平方米。在推进“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不懈努力中,南京不断传递着这座城市为民服务的温度。
南京路、栖霞大道、六合大道……这些与南京城市相关的路名在西藏的墨竹工卡县还有许多。
这是西藏人民对南京感情积淀的见证,也诉说着南京对口支援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南京援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爱国青年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艰苦的岁月里奉献了宝贵的青春,成为西藏建设的开拓者。
滚滚长江,既是沿江城市横向之间的“黄金带”,也是城市南北之间的“阻隔带”。
面向“十四五”,南京将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将达21条。
从半个世纪前仅有一座南京长江大桥过江,到如今,一座又一座大桥或者隧道穿江而过,南京的城市布局一步一步在改变。
面向“十四五”,南京市瞄准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新农人”正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有着崭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产销模式。
他们的出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稳步提升。
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诸多科技工作者的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以匠心助推国之重器翱翔天空的徐惊雷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入选第十四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坐落在仙林大学城里的栖霞区仙林街道,辖区内有12所高校、40个居民小区、1786个驻区单位,人口28万,党员近万名。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街道,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19项国家级荣誉。
这背后离不开南京市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的努力,她把一个 “矛盾窝子”转变为连续11年无上访记录的和谐样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的‘枫桥经验’”。
十四五”期间,南京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需要孙金娣这样敢挑重担、敢滚钉板、敢打硬仗的“贴心书记”。
昔日河漫滩涂,今日“城市客厅”。
2003年,河西新城规划正式出台,建邺跳出老城、挥师西进。十余年来,在这片8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幅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新画卷已然铺开,一座“品质、生态、活力、幸福、现代”诸元素交相辉映的建邺卓然成形。
六朝古都肇始之地,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这里,是省会功能核心区、南京市中心城区——鼓楼。54平方公里区域内,常住人口超过百万。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201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700 亿……五年迈出三大步,鼓楼区为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凤来栖,霞满天下。
“十三五”以来,栖霞抢抓多重战略叠加机遇期、发展空间拓展加速期、三区融合发展黄金期,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弯道超越,实现了从“化工基地”到“智造高地”、从“城郊接合部”到“东部新中心”、从“片区开发”到“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 着眼新的坐标和使命,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
“典范城市”怎么建?“统考卷”如何答?现代化怎么建?新征程如何进?雨花台区铿锵作答:“全面创新全域高新!”
历史的钟声,从六朝博物馆传来,那是古都千年文明的回响;时代的脚步,从玄武新中心出发,激荡老城向新而生的力量。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7.9%,总量站稳千亿台阶、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100%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绿化覆盖率全市第一……这份“玄武答卷”,韧劲十足,亮点频频。
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
秦淮区是金陵历史文脉最完整、历史资源最丰富、历史影响最深的老城核心区,有着“南京文化摇篮”的美誉。
作为“最南京”的城区,秦淮在“十三五”期间交出了一份经济强的亮丽成绩单: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从690亿元提升到12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连续三年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南京江北新区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坐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独特优势,江北新区承担国家赋予的“三区一平台”战略使命,肩负着全省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