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白刃战 独眼猛将血染铜山

在南京溧水区晶桥镇,有一座名为铜山的山丘。它海拔不过百米,山上大树参天,绿意盎然。站在山顶,可俯瞰境内全景。 1943年春天,就是这座山丘,成了新四军苏南反顽战役西线的一个重要阵地, 200多名指战员在此与数倍于己的顽军展开激战。

秘密北上 张治中的“南京客人”

1949年4月23日,一架从上海起飞的专机飞临北平上空,请求降落。

国共和谈已经破裂,飞机来接张治中率领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

机场指挥台回话:“飞机跑道正在修理,无法停机,过两天后再来。”

飞机只好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徒劳而返。

这是周恩来的缓兵之计。在此之前,他向南京、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发去了一份绝密命令。

今年南京将面向中小学生精心打造一批红色专题课程

为了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教育学习生活,今年我市将面向中小学生精心打造一批红色专题课程,创建2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淳刚解放 城外来了批国民党兵

“南京解放了!”当青天白日旗被鲜艳的红旗取代的那一刻起,当人民解放军登上总统府的那一刻起,古城金陵回到了人民手中。

在离高淳县城不远处的郊外,有一支百余人的部队,经过长途行军,看上去有些许疲劳。“快到县城了。”队伍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突然不约而同地直了直身子,加快了脚步。

他们中大都是新组建的中共高淳县委的党政干部,奉命前来接管高淳县城。

南京保卫战碉堡藏身小村庄 市民呼吁认定为文物

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南京文物爱好者饶进、马梦洁,向江宁区文物部门呼吁将位于江宁汤山顾家棚村的3座碉堡公布为文物。

清明特辑 | 清明云祭扫,红色永传承

清明思故人,线上祭英烈。连日来,全国各地缅怀英烈、纪念英雄的气氛日渐浓厚。

​热血铸红梅 革命是她的第一生命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幅名为《且向百花头上开》的红梅图。

与之呼应的,是数百公里外郭凤韶纪念馆里的四个展厅——《新蕾初放》《傲霜斗雪》《灿然怒放》《馨香幽远》。

1930年,郭凤韶牺牲在雨花台,而她留下的红梅,在多年后的今天仍未褪去颜色。

数十载等候 新四军老兵的艰难寻亲路

新四军老兵张继炎一生中最挂念的人,就是他的八哥邓国强。

他常和家人说起八哥的事情:一起在韶关长大,一起在南京学习,一起去皖南参加新四军……

最常说起的,是1940年秋天他与八哥偶然重逢。

星夜渡江 “我指挥坦克开进新街口”

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

1949年4月23日,天真的亮了,古老的金陵城迎来了新生。华东野战军特纵战车团的坦克车队奉命进入城内,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市中心新街口,引得南京市民争相观看。

拥挤的人群中,新华社记者邹健东火速爬到高处,找好角度,按下快门留住了这一历史瞬间。

照片中,第三辆坦克上站着的年轻小伙儿——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朱恒怡,正是坦克车队入城式的亲历者。


清明寄哀思 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启“云祭扫”

4月4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借助网络平台开启线上“云祭扫”直播。现场,由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代表烈士家属和广大网友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