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转向,“鬼子塘”打响歼灭战

南京浦口区石村社区秦山顶上,建有石村抗日英雄纪念碑,以悼念在这里为创建和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而光荣献身的先烈们。

渡江在即,他给师哥陈毅“打前站”

1949年2月16日,裴治镕(后改为裴先章),行色匆匆赶往浦口,准备于17日过江进南京城。不久前,在平津战役中,他任参谋长的国民党第八十六军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挽九江狂澜 铁血虎将尽洒柔情泪

2017年2月15日上午,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

万里雪飘 让蒋介石暴跳如雷的小报

2月14日,南京《新民报》发表社论《抢救失学学生》,直指国民政府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清寒子弟的读书问题。

十五从军行 战火锻造钢铁栋梁

1960年2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江苏省委决定周泽任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这位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曾是全国最年轻的地委书记。

这份报纸只出版4天 却见证南京解放

作为国民党的重要喉舌,1949年2月12日的《中央日报》上,却刊出了《人民日报》报名题字和5元人民币的照片。时任采访部主任的李廉很快受到上司指责,并勒令“以后不能发表这类消息”。

来自毛泽东的重托:指挥就交给你了!

如此一来,渡江战役最为重要的指挥人员得到确认,淮海战役总前委继续担任渡江作战指挥任务,总前委仍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

新街口介寿堂,一段难忘的峥嵘往事

原来,由于内战连年,国统区物价飞涨,穷学生在寒假中不得不为新学期的学费担忧。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基督教青年会少年部团契联合会(简称“团契联”),积极开展助学运动。

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最后一滴热血洒在雨花台

1924年2月9日,孙中山接见了几名清华预备留美学生,并予以谆谆教诲。其中,那位带着金丝眼镜、神情坚毅的青年,正是后来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生命的施滉。

两浦风云,这里的“二七”大罢工取得胜利

浴堂街,位于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浴堂街34号,坐东朝西,黑瓦红窗,一座普通的民居。曾经,这里是浦厂附近唯一的浴室,浴堂街这个充满市井气的名字由此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