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 新中国首架飞机生产“特等功臣”

发布时间:2021-09-3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首飞上天,掀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庆祝大会上,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亲自为飞机剪彩,一批“初教-5”飞机生产功臣受到了表彰。

  其中,那位因突出贡献而荣获特等功、奖状编号为第一号的年轻工程师,就是独挑大梁主持飞机静力试验的张阿舟。

1.jpg

张阿舟

  航空报国

  张阿舟是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第一届本科生,从小就有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

  1944年,张阿舟留学英国。当他的博士论文完成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同许多海外留学生一样,张阿舟内心极为振奋,盼望着及早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2.png

青年张阿舟

  1950年1月,张阿舟经香港顺利回国,被分配至重工业部的航空工业筹备组,同组的还有吴大观、王士倬、云铎等专家。

  为发展国有航空工业,当时位于南京的空军22厂迁往南昌,并以原国民党“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为基础,建成了新的飞机制造厂,对内叫国营320厂,对外称洪都机械厂。

  很快,张阿舟来到了洪都机械厂,投入到试制“初教-5”教练机的工作中。

  整个试制工作中,飞机的静力试验是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

  当时,国内还没有单位做过静力试验,在厂的苏联专家也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据厂长徐贻庭回忆,苏联给的飞机生产资料中,恰恰缺少了至关重要的静力试验设计依据资料,“没有成功的静力试验,飞机是飞不起来的。虽然说是帮助我们造飞机,但是苏联却连造飞机的办法都不告诉我们。”

  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张阿舟挑起了大梁,奉命主持静力试验和参加试飞工作。

  张阿舟对全盘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部署,指挥制造了整套试验用的设备,并进行了多次模拟。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首次进行的全机静力试验获得了成功。

  后来,工厂又陆续完成了中翼、副翼、机身等14个部件、57种设计情况的静力试验,各种部件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

  “初教-5”离试制成功,只剩下试飞这一步。

  光辉的开端

  1954年7月3日,江西洪都机械厂的飞机试飞场上,一架初级教练机经过短暂滑行后冲上了天空。

  这看似简单的一飞,却作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开端事件被载入了史册。

  “初教-5”首飞成功!

  张阿舟也登机参加了飞机试飞,体验和记录了飞机最大平飞速度、最大升限等飞行性能。

3.jpg

“初教-5”教练机

  8月1日,即南昌起义27周年之际,毛泽东给机械厂全体职工发来了嘉勉信:

  第二机械工业部转国营三二〇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七月二十六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十八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 进一步地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的任务。

  毛泽东的嘉勉信极大地鼓舞了机械厂全体职工的生产热情,全厂很快就转入了成批生产的各种准备工作。

  9月28日,新华社的报道以《光辉的开端》为标题,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从此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到年底,洪都机械厂生产了10架“初教-5”飞机, 第二年又交付部队60架。截至1958年10月奉命停产,累计生产交付达379架。

  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评价“初教-5”的试飞成功时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南航王牌教授

  “初教-5”投入生产后不久,1955年,张阿舟调入南京航空学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担任航空工程、力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开设多门课程。

  在家人、学生和同事眼中,张阿舟是个低调、随和甚至有点土气的老先生。

  “我爸爸走在马路上,没有人会把他的样子和科学家联系起来。人家看他,怎么也不像一位精通英语、德语和俄语三门外语的老教授。”儿子张荫民笑着说,“在南航的校园里,人家会以为他是食堂的厨师。面对别人的误会,他总是和颜悦色,从来不生气。”

  上世纪60年代,张阿舟开始招收研究生,后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赵淳生、胡海岩、向锦武三名院士。

4.png

张阿舟(前排中)1964年与南航师生合影

  向锦武曾回忆第一次听导师讲课的情景:“直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记得那天的情景: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台下听众或坐或站,全神贯注;先生留着花白的短发,笔挺的白衬衫搭配背带黑西裤,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激情四射,充满激情与活力。第一次近距离领略先生风采,我印象极深,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

  虽然离开了生产飞机的一线,但张阿舟一直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我国飞机生产的发展。

  1986年7月30日,张阿舟等人曾联名向邓小平上书——“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建议国家汇聚力量发展自己的干线飞机制造工业。

  他还曾在国家航空工业部的一次讲话中说:“今后我们要搞超声速飞机,要解决气动弹性结构振动问题。”这显示出张阿舟对于航空关键技术的高度敏锐性和前瞻性。

  1990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张阿舟为首批杰出高级专家,是我国航空系统首批三位杰出专家之一。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