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辛丑年  七月初一
星期日

一诺73年 三代人守护抗日烈士墓

2016年3月31日,又是一年清明节的前夕。这天清晨5点多,南京溧水区白马镇大塘村村民张家胜早早就起来了。简单吃了点早饭,他便提着一把镰刀和两大袋纸钱,走进家对面的小树林里。

小树林中是张家的祖坟,但长眠在这里的,却不只是张家先人。张家胜在一棵松树前停了下来,掏出纸钱点燃:“我又来看你们了。”

土丘里埋葬的两个人,张家胜既熟悉又陌生——两位无名的新四军烈士,牺牲在1945年的张家岗战斗。

2021.08.07 辛丑年  六月廿九
星期六

龙都镇拔“钉子” 新四军三战三捷

龙都镇地处南京近郊、秦淮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山明水秀,物产丰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抗日战争初期,龙都镇既是江宁县秦淮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江句县委民主政治活动中心。

1940年横山事变后,因新四军主力撤出江宁,日伪军乘机抽调一个营的兵力,分驻龙都、陶吴、秣陵关一线,其中龙都镇驻了一个连的伪军。

龙都镇的伪军白天在镇上敲诈勒索,晚上便龟缩在镇西南角的一座王家祠堂里。老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

直到1941年,新四军第6师16旅46团在政委钟国楚、参谋长傅狂波的率领下回师江宁,在龙都镇三战三捷,宣告了“王者归来”。

2021.08.06 辛丑年  六月廿八
星期五

巧入“洪门” 金陵“伪装者”屡建无声功勋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日伪当局根据殖民统治的需要,大力扶持流氓帮会。

在南京,青帮组织一时风头无两,夫子庙、科巷菜场都有其组织向商户和小贩收取“保护费”。甚至有青帮门徒为争夺情妇打死了汪精卫的司机,汪精卫也未追究。

很快,洪门也来到南京开山立堂,骨干分子朱亚雄开设“大亚山正义堂”,迅速发展势力。

日伪当局乐见其成,他们希望形成青、洪两帮并立的局面,以便更严密地控制南京底层社会。

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统治工具,有一天会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开展情报工作的楔子。

2021.08.05 辛丑年  六月廿七
星期四

抗战号角 人民喉舌 国统区办起中共党报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第二天,中共中央致电华东局:“上海党报决定命名为解放日报,南京党报决定命名为新华日报。毛主席已允写报头,即可带来,在带到前可沿用旧报头。”

当日下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任命石西民为南京新华日报社长。

石西民抵达南京后,接管了位于中山路39号的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筹办南京新华日报。

1949年的4月30日,《新华日报》南京版创刊号出版发行,《庆祝南京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带着油墨香的重磅消息,透露出南京改天换地和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

2021.08.04 辛丑年  六月廿六
星期三

90后男护师驰援湖北 青春在战“疫”中闪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27天,多日的轮轴转明天终于是难得的休息日,养足精神继续战斗……希望每天清晨的阳光能够驱散更多的黑暗,光明就在眼前!加油!”2月20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房学祥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个26岁的小伙没来得及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就和同事踏上了驰援武汉的专车。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疫”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但房学祥早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2021.08.03 辛丑年  六月廿五
星期二

血色横山 烽火淬炼的抗日尖刀

江宁南端,苏皖交界处,有一座连绵起伏数十里的山脉,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很像书法家挥笔在碧野蓝天中划出的遒劲的一横,因此得名横山。

抗日战争时期,横山是南京伪政府的南门户,也是皖南新四军东进抗日的重要交通要道。新四军在此成立横山抗日民主政府,领导群众战日伪,斗敌顽,使横山地区成为插入南京日伪心脏的一把“尖刀”。

如今,江宁区横溪街道许呈社区大呈村,还保留有一座建于1913年、曾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古宅,见证了新四军在横山地区的抗日斗争。

2021.08.02 辛丑年  六月廿四
星期一

凝聚青春力量 南京城掀起革命“洪流”

1943年秋,南京,这座已经沦陷近6年的城市在日伪统治下一片萧条。

中山北路、太平路两边,全是被日军烧毁的房屋。马路上,行人稀疏,在白天愈发显得冷清。

下关火车站,一位年轻人拎着行李,走下火车。那时没有公共汽车,他便坐马车前往白下路的亲戚家。

年轻人名叫刘鉴农,中国共产党员,受组织委派来南京开展学生工作。

南京城内,一股“洪流”开始酝酿。

2021.08.01 辛丑年  六月廿三
星期日

歌声嘹亮 回响至今的抗战之音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39年,《新四军军歌》在炮火与硝烟中诞生,高昂雄伟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

战争年代,歌曲赋予的精神力量尤显珍贵。

抗战时期,战斗在南京周边的新四军,便传唱着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动听、鼓舞军心士气的优秀歌曲。

时至今日,这些穿过炮火连天的岁月、见证了金戈铁马的军歌,依旧深远嘹亮。

2021.07.31 辛丑年  六月廿二
星期六

以青春的名义 万人共筑“共青团路”

在南京,许多道路都蕴藏着难忘的历史。城南的共青团路,就是一条有故事的路。

它位于雨花台西侧,从雨花台畔延伸到望江矶,全长3公里,是近万名共青团员和青年义务修筑的。

2021.07.30 辛丑年  六月廿一
星期五

特殊党费 30万党员筹建“句号”工程

雨花台烈士陵园中轴线南端,有一座花岗石砌成的忠魂亭,建筑在海拔43米的坡顶上,边长各5.8米,高8.3米。

站在忠魂亭前,对面的雨花台烈士纪念广场和纪念馆一览无遗,布局工整,庄严肃穆。

忠魂亭是雨花台烈士陵园总体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烈士群雕、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共同形成由北至南的中心轴线。

由于是中轴线的终端,且最后落成,忠魂亭也被称作“句号”工程。其建筑风格、体量及色调与其他主体纪念建筑遥相呼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座纪念亭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所建。

2021.07.29 辛丑年  六月二十
星期四

这只花瓶,见证中美外交历史

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铜像身姿矫健、气宇轩昂。

75年前,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就是在梅园新村的3栋民居中,为民主据理力争、为和平奔走疾呼。

如今,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里,一帧帧照片永久定格针锋相对的瞬间,一件件文物无声讲述波谲云诡的历史。

其中,一只五彩瓷花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1.07.28 辛丑年  六月十九
星期三

第一位“抗洪抢险英雄” 6小时救9人后牺

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滁河西岸堤埂上,树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抗洪抢险英雄杨太平。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来碑前祭扫,深切缅怀烈士的英雄壮举和无畏精神。

1983年的长芦抗洪抢险中,杨太平连续奋战6小时,救出9名遇险群众,后终因疲劳过度,牺牲在滚滚激流之中。

2021.07.27 辛丑年  六月十八
星期二

每人捐一分钱 700万少先队员的“壮举”

在雨花台主峰西侧的“烈士西殉难处”以西,有一处“红领巾广场”。

一面花岗岩建成的少先台庄严伫立,上面镌刻着少先队的星星火炬标志,象征着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这座广场是由全省700万少先队员每人捐献一分钱兴建而成的。

2021.07.26 辛丑年  六月十七
星期一

匹夫有责 一篇文章引发时代拐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新华社当天发了通稿。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13日,又有多家省报转载。

这篇战斗檄文,如同一声春雷炸响,掀起全国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思想解放的闸门,从这里打开。

文章作者,名叫胡福明,时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2021.07.25 辛丑年  六月十六
星期日

警卫负责人讲述 毛主席视察长江大桥背后

1969年9月19日上午,南京长江大桥守护营营长徐鸿林参加了一个紧急会议。

会议地点是在南京军区独立二师司令部,司令员许世友也参与会议,可见会议规格之高——就在这次会上,徐鸿林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迎接中央首长来大桥视察,做好最高规格的一级警卫方案。

许世友没有讲明来的是哪位首长。不过,徐鸿林内心还是十分激动。他明白,根据确定的方案等级,来的中央首长不是毛主席就是周总理。听到南京军区作战部部长吴占魁提醒:“如果首长到时要游泳怎么办?”徐鸿林的心里更是多了分把握:毛主席要来视察大桥了。

2021.07.24 辛丑年  六月十五
星期六

作客西花厅 “哨兵”们留下特别的合影

“八十多天来,他们为首都各界演出七十三场,观众达十一万多人次……演出的第一场起,场场满座,剧场售票处门前买票的队伍常常排出几十米以外。”

这是一则刊登于1963年5月12日报纸上的报道,文字虽简洁,但不难看出演出的火爆。

当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像一股旋风,红遍了大江南北,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