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专员 六郎桥畔的永生

发布时间:2019-11-21 00:00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43年,风起云涌。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11月21日,皖中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吕惠生亲笔起草了《抗议顽固军无理进攻通电》,揭露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行径。

从加入新四军的那一刻起,吕惠生就将自己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最终血洒南京。

“鸿门宴”脱险投奔新四军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迅速蔓延到中国的腹地。

35岁的吕惠生回到家乡安徽省无为县,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这个熟悉的地方变得满目疮痍。

吕惠生

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吕惠生曾经加入国共合作中的国民党,最终因不愿与国民党同流合污毅然退出。此后的他,一直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当新四军在无为县组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时,吕惠生当即利用自己的声望四处奔走募捐,并拿起笔杆子与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成为国民党黑名单上的一员。

1940年3月,国民党设下“鸿门宴”,企图将无为县上层进步人士一网打尽。县长提前将这一消息透露给吕惠生,但为不连累县长,吕惠生选择赴宴。迎接他的,是全副武装的卫兵。

吕惠生到达时离宴会开始尚有一段时间,他随手脱下长衫,将腰间的大把银元放在桌上,佯装要上厕所。卫兵并未生疑,替他守着银元,却不知道人早已从厕所的窗户巧妙脱身。他与妻子和四个孩子汇合,直奔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所在地而去。

不仅仅是吕惠生,他的几个孩子也在后来加入了新四军。正如他在日记本中所写的那样:“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已是铁的事实,我何忧虑?”

“泥腿子”专员建“惠生堤”

1942年7月,皖中行政公署成立,吕惠生当选为行署主任。也是在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吕惠生时常头戴斗笠,身着布褂,脚踏草鞋,深入农村宣传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由于他的宣讲通俗生动、亲切实在,每每听说他要来,乡亲们就奔走相告,扶老携幼而来。大伙还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称号——“泥腿子”专员。

吕惠生发表演讲的会场一隅

在无为县东乡的长江北岸,有着一条叫黄丝滩的江堤。因年久失修,时刻都有全线崩溃的危险,直接威胁到沿江300万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皖中根据地党政机关的委托下,吕惠生主持了黄丝滩大堤的修建工程。

新堤的修建,需要克服物资匮乏、时间紧迫等重重困难,时不时还有日军的飞机在工地上空盘旋,吕惠生总戏称敌机这是在为工地“武装警戒”。

幸亏有部队参与到修堤工作中,并屡次击退敌人的武装扰乱,工程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

新堤的落成,是敌后水利建设的一个新创造、新纪录,也使抗日民主政府在皖中人民心中树立了更崇高的威望。经中共皖中区委批准,该堤被命名为“惠生堤”,一是惠及民生之意,而是为了表彰吕惠生为新堤做出的贡献。

惠生堤

北撤遇险留下就义诗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吕惠生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将发展教育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4年4月6日,吕惠生填写的干部履历鉴定书

除了办冬学,吕惠生还复办了联立中学。学校坚持培养抗战干部的革命方向,以普通中学的名称对外招生,以解除顽、伪区青年的思想顾虑。为了保证学校顺利开学,吕惠生不遗余力地筹措经费,并对每一项支出精打细算。

吕惠生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训写在校门两侧,时刻警醒着全校师生。1944年4月,联立中学正式开学,首批学生近200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们怀揣救国热情聚集于此。经过学校的培养,一大批合格干部输送到党政军各机关,为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立中学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报告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双方谈判后,吕惠生所在的新四军七师按党中央指令北撤。

吕惠生化装成粮商,与家人和部分伤病员、医务人员乘粮船从无为顺江而下。途中,遭到了汪伪无为县长胡正纲部下的拦截。吕惠生在几次转押后被关在了南京江宁监狱,脱险的家人前去探望,均遭到了拒绝。

《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1945年11月13日夜,吕惠生被处死在江宁六郎桥畔,留下一首铿锵有力的《就义诗》——

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

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

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

参考资料:《吕惠生传》

                《忍看山河碎 愿将赤血流——记吕惠生烈士》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