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员到院长 张震将军在金陵

发布时间:2019-10-28 09:43 来源:

1949年,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由上海迁至南京,三野司令部设在萨家湾原国民政府行政院内。

10月28日,张震来到了南京。作为新任命的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谋划解放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斗争。

1.jpg

张震

燕子矶演练,掀起作战研究热潮

新中国成立后,东南诸省大陆已全部解放,第三野战军的基本任务就是扫清盘踞在东南沿海岛屿上的残敌,建立解放台湾的前进阵地。

1949年10月底,张震重新投入工作时,主要作战任务是准备攻击舟山和筹划再战金门。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张震知道这必定是一场由陆海空军协同的现代化联合作战,需要充分认识作战方式、战役力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次跨年度的军教会议因此召开。

2.jpg

1950年1月,张震在华东军区军教会议上关于两栖作战问题的讲话

从当年的12月18日到次年1月17日,一个月的会议中,各参战部队领导总结了渡海作战的经验教训,同时还在燕子矶江段进行了演练和实验。根据作战时可能面临的敌情,设置了4道副防御设施。演习分队演练了用大剪子等工具和爆破的方法破坏敌副防御,用装甲车辆引导和支援步兵登陆等课题。

在会议的总结讲话中,张震总结了战斗指挥六个关键字:慢、猛、稳、钻、钳、闭。此后,部队中迅速展开了渡海登陆作战的各种训练,掀起研究渡海作战战术的热潮。

围绕攻台战略意图,全军上下边进军、边准备。张震先后几次到上海研究作战方案和部队训练问题。他还专门研究了防空司令部的组织和全区气象部门的组成,并协助华东海军建立了气象部门。

3.jpg

1950年6月,张震与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右一)、10兵团政委韦国清(左一)一起回到南京,在飞机前合影

就在厉兵秣马、弯弓待发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攻台行动暂时搁置起来。1953年5月,张震赴朝鲜参战,率部先后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第二次进攻作战、金城战役,取得胜利。

但在张震心中,始终没有停止对东南沿海地区军事斗争的关注。这年12月,他提出先攻占大陈岛再攻金门的建议,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和肯定,为浙东沿海岛屿的全部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学院十五年,从“迟到”学生到院长

从朝鲜归来,张震成为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名学员。由于有工作需要交接,张震报到较晚,为此,他曾笑称自己是名“迟到”的学生。

一年预科,两年正科,张震自觉自己虽然参加过一些大的战役,但现代战争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他格外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学院建院五周年时,他还获得了学院个人一等奖。

4.jpg

1957年军事学院战役系学员毕业合影,前排右五为张震

“充电”后的张震留校任副院长,五年后任院长。为了做好军事教育工作,张震专程拜访刘伯承,向他请教学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早在学员时期,张震就对刘伯承的办学风范耳濡目染,留校后更将其作为自己的楷模。

在抓好学院全面建设的同时,张震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编写上。什么样的教材才算好教材?为了提高教材质量,张震在学院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规定各级领导都要参加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到了1965年,包括军事和政治两大门类的系列教材基本成熟,结束了沿用苏联教材的历史。直至七八十年代,这套教材仍然很有参考价值。

5.jpg

1958年9月,廖汉生、张震(左2)、钟期光陪同刘少奇视察南京军事学院

对于教员,张震坚持组织师资训练班、教员轮训等。他要求每位教员都要做到“红、活、硬”:红,指坚持攻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掌握立场与方法;活,指要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引导学员独立思考;硬,就是自身理论必须过得硬。在张震的坚持下,这支教员队伍带出了众多优秀学员,在1978年全面恢复军事院校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到教学一线成为骨干。

在南京军事学院度过的15年,使得张震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而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担任国防大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资料:《张震回忆录》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