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周边的反“扫荡” 反“磨擦” 反“清乡”

发布时间:2014-09-28 16:36 来源:南京党史网

反“扫荡” 击破日伪军对我根据地的进攻

“扫荡”,是日本侵略者企图从军事上消灭或驱逐占领区抗日武装的一种主要军事行动;反“扫荡”,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为保卫根据地,打击和消灭进犯的日伪军的一种主要抗战形式。“扫荡”与反“反荡”贯穿抗日战争的始终。“新四军几年来在敌后的历史,是一部反‘扫荡’胜利的历史。”

(一)日军“扫荡”形式及新四军反“扫荡”作战原则

日军在敌后的“扫荡”有下列几种形式:

1.政略性“扫荡”。每当国内反共活动高涨时,日军就乘机大举“扫荡”新四军,其用意不外乎以自己的“扫荡”,配合国民党反共活动,以“合作反共”为诱铒,引诱国民党当局投降。

2.经济性“扫荡”。日军在“以战养战”的思想指导下,想方设法夺取资源。因此,经常通过“扫荡”,大肆掠夺粮食、棉花、食盐等物资,特别是夏秋粮食成熟时,日军以“扫荡”掩护抢粮尤为突出。

3.“蚕食”性“扫荡”。依托其控制的交通干线和据点,用既有兵力向抗日根据地的边缘推进,作波状式的逐步扩张,以扩大和巩固其占领区,缩小或分割我抗日根据地。

4.报复性“扫荡”。每当日军遭受新四军打击以后,或交通线被新四军破坏以后,日军会“扫荡”抗日根据地,采用抢光、烧光、杀绝的手段向民众报复,以泄其愤。结果只能引起抗日军民的更大仇恨,更坚定抗战的决心。

5.袭击性“扫荡”。就是选用暗探和伪军查明新四军的部署,选定攻击目标,然后秘密运用兵力,突然进行攻击,企图一举而歼灭新四军。这是日军惯用的战法,对新四军有一定的危险性。

6.战役性“扫荡”。这是综合性的“扫荡”,规模较大,时间较长,一般由师团部主持,时间在1个月左右。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反“扫荡”?陈毅后来根据4年来的抗战实践,1942年总结出“反‘扫荡’的战役战术原则是:发展广泛游击战,但要反对轻率浪战。主张积极行动,但反对盲目硬拼。主张突然袭击,但反对毫无准备及毫无计划。主张保持有生力量,但不疼惜应有的牺牲。主张进攻,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主张转移,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主张防御,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要学会隐蔽埋伏,而隐蔽埋伏是为了创造突击的机会,而不是埋枪卖马式的散伙收队。不取消攻坚,但攻坚最好用偷袭和长围,轻率从事乃其切戒。自己处在敌之包围中,对敌系内线作战,但力求转到敌人翼侧,争取内线的外线。对敌进攻,采用外线包围,但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集中的突破,争取外线的内线。主张分散作战,但不忘记争取有利的集中突击的机会。主张集中突击,但随时具有能迅速分散的打算和处置。”陈毅还指出:“分散游击以削弱敌集中之优势,集中兵力以突击敌之薄弱部分,此我军反‘扫荡’之战法也。‘扫荡’初期,避免正面恶战,而必予前进之敌以阻滞;‘扫荡’中期,相机击敌,而必予敌新建之据点和封锁线以适当平毁;‘扫荡’末期,则必予敌以有力反击,并痛击伪部,以刈除敌寇之爪牙,歼灭敌寇以动摇伪部之心胆。”“主力为反‘扫荡’的骨干,灵活转移,在适当时机予以敌以致命打击;地方军之时隐时现,零整互化;民兵就地游击,就地坚持,神出鬼没于敌之卧榻居室,构成敌伪之日常恐怖。三者互相配合,互相转化,使敌伪难于捉摸。敌伪虽强大,终必低首于此军民联合打击之下!”此乃精湛绝伦之妙论也!

(二)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早期的反“扫荡”

1.小丹阳——鸡笼山战斗和前隍突围战斗

在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日趋巩固的形势下,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积极开展袭击日伪据点,摧毁敌伪政权,粉碎敌伪的围攻“扫荡”的战斗。三团从进驻横山起至8月的一个多月内,就摧毁了禄口、朱门、陆郎、博望、老虎墩等处的敌伪据点和维持会13个,收复了小丹阳、横溪、谢村、护驾墩、霍里、濮塘等村镇。三团在摧毁禄口、朱门敌伪据点时,救出已被强征即将送往南京的“慰安妇”青年妇女30多人。据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的不完全统计,三团共作战53次,致敌伤亡371人,缴获长短枪44支,破坏公路75里,毁坏桥梁14座,割断电线129里。三团亦伤亡265人。

小丹阳鸡笼山反“扫荡”战斗这是新四军第二支队于1938年8月22-26日粉碎日军第一次大“扫荡”的战斗。

由于二支队三团在横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痛了敌人;同时敌人企图占领出产大量乌砂的石马矿山。为此,敌人遂调重兵八路围攻小丹阳,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第二支队,扫除其占领石马矿山的障碍。根据确讯,日军第15旅团所属两个联队及其一部,共计步兵400余名、骑兵500余名、重炮10余门、轻炮数十门、水上飞机8架(停泊于采石江口)、轰炸机20架、装甲汽车数辆,进至当涂与薛镇之间的洞阳镇附近;另一部乘装甲汽船2艘(每艘可载300余人)、携炮4门,由花津进至小丹阳以南的什家桥附近。同时,陶吴及霍里附近亦到装甲车数辆。8月22日,敌分别在秣陵关、溧水、当涂集中兵力,分进合击小丹阳:第一路,由秣陵关经陶吴进攻横溪桥;第二路,由秣陵关经禄口、谢村进攻横溪桥;第三、四路,溧水之敌进占洪兰埠后分两路行进,一路经马塘头、田家进攻桑园铺,另一路经何村坊、明觉寺进抵博望;第五、六路,由当涂出发的敌人,分水陆两路进攻,水路以装甲汽船运兵进占护驾墩,陆路经藏汗桥进占薛镇;第七路,由采石出发,经霍里镇、占石马、落星;第八路,由江宁镇出发经陆郎桥进攻朱门。与此同时,金家庄(今马鞍山市)到敌舰两艘,载兵约700名,配有2架飞机,有向山矿十七、十八村前进模样。

面对日军八路围攻的严峻形势,新四军第二支队首长决心以小部兵力进行阻滞,与敌周旋;主力集结在小丹阳西杨家庄隐蔽待机;以一部分兵力转至外线对当涂、陶吴及南京近郊进袭,以打破敌人分进合击的战役计划,保卫小丹阳。据此,为避敌锐气,团部决定三营转移到落星以东的杨家庄相机待命;主力一、三营当晚调向上泗陇、太平山靠近十八村方向的山地,准备侧击敌人。其部署是:一部进袭当涂,造成敌人的恐慌;一部穿插过陈塘头,占领鸡笼山阵地,与敌人对峙;又以一部进袭陶吴,牵制敌人;另选精干部队,进袭南京近郊,使敌人首尾忙于应付。

8月23日,小丹阳战斗正式开始。当晚,大官圩三团一部乘敌人占领护驾墩之际迅速向敌人后方当涂袭击。同时,当敌进至横溪桥时,三营一部进袭陶吴。敌人对此十分恐慌。24日10时左右,采石镇江口之敌已到矿山与三营在杨庄的部队对峙了一天。是日因情况变化,三团团部决定当晚主力移向上泗陇、太平山一带侧击敌人。但十八村、矿山之敌已同时向陈塘头并进。当三团主力发现敌人时,敌机18架在上空盘旋,另两架飞机已对小丹阳进行轰炸。在这种情况下,三团主力部队迅速穿插至十八村。当部队到达十八村大道时,敌尖兵已过30-40名,敌车队当即被三团主力截断。三团一部随即占领了鸡宠山阵地,与敌对抗。敌以重炮、机枪向三团部队阵地射击。经3小时激战后,待各路之敌逼近小丹阳镇近郊,部队安全撤退。三团取得了小丹阳战斗的胜利。

与此同时,新四军第一支队动员广大民众及地方武装,支援第二支队的小丹阳战斗。他们将京沪、京杭、镇句、京建、溧武各公路大量破坏,并派一团部队袭击麒麟门,给南京之敌以极大的威胁。

小丹阳战斗持续5天,先后在当涂、陶吴、护驾墩、鸡笼山进行了四次激战,共毙敌20余名,伤敌30余名,缴获烟幕弹60余枚,作战命令及地图各一张,手榴弹数枚,日记本及其它军用品一批。并攻克小丹阳、薛镇、扩驾墩、横溪桥、桑园铺、博望等地。三团战士无伤亡,只消耗手榴弹1000余枚。

小丹阳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新四军政治上的影响,特别是广大人民深刻认识到游击战争消耗敌人的意义。同时在战争中锻炼了新四军干部、战士坚持抗战的意志,积累了对日作战的经验。

前隍突围作战从8月22日开始,日军除向新四军第二支队活动地区横山一带进行“扫荡”外,同时派骑兵对茅山腹地实地侦察,准备对第一支队活动地区进行“扫荡”。接着9月11日(农历闰七月十八日),日军集结兵力2000余人,从镇、句、丹、金四县城和天王寺分5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对第一支队司令部驻地宝堰附近的前隍实施合围,这是日军对茅山地区的首次大举“扫荡”。

对于日军的动向,第一支队司令部事先已有察觉。因此在日军“扫荡”前支队部曾移驻茅山乾元观句容南塘、郭圩后村、东西宋庄等地隐蔽。后因调解庄梅芳与四县抗敌总会之间的摩擦,陈毅又率司令部回到前隍。第二团第三营驻小华山以东,政治部及政训班移驻句容烂泥圩。日军首先进攻宝堰,陈毅亲自指挥第一团第二营反击敌人,掩护支队部及政训班向小华山转移。第二团第二营和第一团第二营在墓东村东小华山、奋力抗敌,粉碎了敌人的拦击,并毙伤敌30余人。我服务团重伤3人,政训班亡学员数人,部队伤亡10余人。当晚,支队部宿营于句容的崔庄村外松林里。后于10月中旬由句容二、三区南移至溧阳境内竹箦桥附近的宋巷里。在转移途中,第一支队医务处长王事先率医务人员在句容春城附近的鼍龙庙设立救护所,抢救治疗伤员。

前隍战斗后,日军在茅山地区增设了陈武庄、白兔、南镇街、东湾、宝堰、上党、薛埠、延陵、直溪桥、珥陵、方边、茅麓、茅山顶宫、东湾等据点。同时于10月8日放弃已占领的宣城、郎溪、广德、溧阳等县城,集中兵力于溧武公路一线及其以北,继续对公路南北两侧的溧水、溧阳、句容境内进行“扫荡”。由此可见日军对新四军开展的游击战争已经不再等闲视之,而是不惜放弃已占领的城市,并抽调急需调往前线的兵力来对付新四军了。

但是,日军的反复“扫荡”并未奏效,新四军化整为零,依靠群众机动灵活地穿插转移,并寻机乘虚袭击敌人。自9月至12月,一、二支队先后粉碎了日军大小“扫荡”三十次,始终这次反“扫荡”斗争中,尽管9月20日、10月3日、10月7日中秋节前夕敌人连续进攻南镇街王庄、北镇街,火烧茅山道观,残杀茅山道士,但新四军仍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为创建和发展茅山抗日根据地奠定坚实基础。

2.水阳镇和横山反“扫荡”战斗

水阳镇战斗

1939年1月6日,新四军第2支队侦察获悉,侵占安徽宣城县以北水阳镇的日军百余人,企图继续沿水阳江东西两岸北犯乌溪、黄池镇等地。新四军第2支队首长决心在水阳镇以北设伏歼击该敌。当天21时,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第3、第4团约4个连的兵力,从宣城东北狸头桥附近驻地出发,趁夜暗轻装疾进,进入预伏地区。7日8时许,日军沿水阳江西岸平行北进,当敌进入伏击圈后,粟裕下令各分队一齐攻击。敌人遭突然袭击,仓促占领附近房屋顽强抵抗。经3小时激战,2支队毙敌31人,缴获部分枪支、弹药。

横山反“扫荡”战斗

1939年1月8日,日军600余人,对新四军2支队江宁横山根据地发起6路围攻。2支队展开了反“扫荡”作战。8日晨,敌人从江苏江宁县禄口、横溪桥和溧水县洪兰埠及安徽当涂县小丹阳等地出动,分进合击围攻江宁横山,企图消灭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3团团长黄火星决心:以特务连掩护团直与电台向神仙洞一带转移,其余部队占领横山高地,待机歼敌。

横山是在敌人据点中间的一块高地,北面为秣陵关驻敌80人,陶吴驻绥靖队70人,西面小丹阳镇驻敌60人,东面溧水城内驻敌守军百余人,南临石臼湖,敌控制交通要道,容易实施分进合击。

第3团团首长令特务连1分队、2分队在陈村掩护,驻前旺村团直属队和电台向神仙洞方向撤退。令1营1连1排占领白石村背后山岗,2排、3排占领白石村左侧一线高山,7连1排占领前倪村北面高山担任掩护。侦察连3分队、4分队向前旺村撤退与7连会合。3连1排担任掩护伤病员及电台移至博望、沙埂一带停止待命。3连1排占领山羊祠高地侦察,7连则退至山羊祠南面高山地域。地方武装(4中队)第一步到毕村担任向谢村警戒,第二步即疾奔谢村扰敌和截击敌人。

8日11时,特务连1分队、2分队,发现由禄口方向前来之敌约40人,进至前沿约2公里时,即掩护团直属队与电台向神仙洞一带撤退。不久,1连发现日军约200人由横溪桥向西王村开来,当即以猛烈火力杀伤敌20余人,这时小丹阳方向来敌约70人,抢占东山(白石村西1公里)后向1连进攻,战斗约1个小时。侦察连3分队、4分队已相继向前旺村撤退。敌人三路靠拢,向特务连猛扑,特务连边打边撤,向白石村南面高山一带撤退。此时3连、9连及时赶到,迅速占领山羊祠一带有利地形,掩护各单位向老虎头、神仙洞一线撤退。当主力退至山羊祠一线时,敌从溧水及洪蓝埠方向出动150余人,骑兵40余人,企图争夺山羊祠左侧一带高山。第一次敌约30人向3连阵地冲击,指战员们用机枪交叉火力给敌以很大杀伤。第二次冲击,敌70多名向7连阵地冲击。7连1挺机关枪使用得当,瞄准精确,打退了敌人的第二次冲击。尔后敌又进行第三次冲击,未能得逞。敌人密集,再战不利,3团首长遂令侦察连3分队和9连向青家党方向抄袭敌人小丹阳退路。1连和侦察4分队向谢村方向撤退,袭扰敌人的退路。仅留1连的1个班固守原来阵地,迷惑敌人。敌人以烟幕作掩护再次冲击,1连一位排长指挥战斗,牵制敌人半小时之久。战至16时,敌仓皇向小丹阳、柘塘方向撤退,途中又被3连、9连和1连杀伤一部。这次战斗,历时5小时,毙伤日军50余人。3团伤7人、牺牲2人,消耗子弹3200发。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