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春之花 ——读《传承》有感

发布时间:2023-09-21 17:00 来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致敬青春之花

——读《传承》有感

在我的想象中,百年前的大学生都是家境富裕、穿着华丽的人。但是,当我读过《传承》中晓庄十英烈马名驹、叶刚、汤藻、沈云楼、姚爱兰、袁咨桐、石俊、胡尚志、郭凤韶、谢纬棨的故事后,想法大变。那些烈士,穿着朴素的学生装,皮肤黑黑的,手上长满老茧,但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他们就读于一所特殊的学校,名字叫“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校长是陶行知。陶先生有句名言:“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受陶先生的熏陶和感染,那个学校的学生不仅热爱学习,还积极参加劳动,充满朝气、活力和梦想。

虽然晓庄十英烈为了革命理想付出了生命,但他们的生活并不高不可攀,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害怕考试,喜欢游戏,富有爱心,很有骨气。

担当晓庄小学校长的石俊,常利用身边的小事,教育乡下孩子,让他们也能享受知识的光芒。乡下人迷信,许多人怕鬼,不敢走夜路。石俊在课堂上拿出一个人的头骨,不少小朋友吓得当场叫出来。有个孩子说:“我爷爷讲的,死人的头骨只要用水一浇,就会滚起来,碰到谁,谁就会死。坟地里还会有鬼火,一闪一闪的。”石俊不作声,只是笑笑,然后带大家到附近的山坡上,亲自提了一桶水浇在头骨上。许多小朋友吓得闭上了眼睛,瑟瑟发抖,生怕头骨会动起来,碰到自己,可是等了好久,什么都没发生。这时,石俊笑着招呼孩子们围上来,说:“看,头骨并没有滚起来,说明世上没有鬼。至于什么鬼火,那是因为人的头骨里有一种物质叫磷,遇到空气就会烧起来。白天光线强,我们看不到;到了晚上,就能看见。你们要不信,晚上我再来做个实验,好吗?”就这样,石俊通过生动有趣的教育,让晓庄小学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开启了智慧大门,了解了世界。

晓庄十英烈中,年龄最小的是袁咨桐。他牺牲时虽然只有16岁,但却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骨气。袁咨桐的大哥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师姐陈谨是国民党宪兵司令谷正伦的妻子,只要他愿意写自首悔过书,并声明与共产党永远脱离关系,就可以被释放。可袁咨桐即使双腿被撬断、双臂被吊脱臼,也毫不动摇。他看见“悔过书”上面写着“误信共产邪说”等话语,一把抓过来撕个粉碎,大声驳斥道:“我不是误信,我是相信,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袁咨桐在留给哥哥的一封遗书中写道:“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美、很美!”

革命时期,包括晓庄十英烈在内的许多年轻人,献身于党的事业,义无反顾。他们的青春之花虽然过早凋零了,但短暂生命绽放的光芒却灿烂夺目,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晓庄十英烈与千千万万的雨花英烈一样,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如果时空能变换,我多想亲口对他们说:“国家安定了,民族振兴了,你们的梦想实现了!”我更想告诉他们:“请英烈们放心,你们的梦想已经有了新的传承人。新时代的红领巾们,将接过你们传下来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五年级  李若一

【责任编辑:葛青凤】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