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一句话 许司令的坦克上大桥

发布时间:2019-09-26 16:19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69年,毛泽东在视察南京军区时,向许世友提出一个问题: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

回答不上来的许世友当即决定,调动坦克部队检验大桥的承载能力。

9月26日上午,80辆坦克与60辆汽车一字排开,缓缓驶过桥面,成为大桥建成以来最壮观的一幕。

碾压测试源自主席一句话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紧张,国内战备抓得很紧。当时,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成为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全国军民为之自豪。

1969年9月21日凌晨,毛泽东在许世友的陪同下走上南京长江大桥。望着滔滔江水,毛主席提出了关于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的问题,许世友一时答不上来。


毛泽东与许世友(资料图片)

毛泽东离开后,许世友报请总部批准,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检验大桥的承载能力,时任装甲某师师长的许枫受命指挥此次军事行动。

自大桥建成以来,名扬世界,前来参观的人不计其数。但这么多坦克同时通过,大桥能否承载得起谁也说不准,万一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军区常委会上,大家对坦克车队要从桥面穿过意见不一,反对声此起彼伏,身经百战的许枫对能否完成任务心里没底。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旧照

就在这个时候,许世友力排众议,指示许枫迅速召集有关参与建造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

碾压测试就这样开始了。

许枫与参建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2辆当时吨位最大的重型坦克进行测试,控制坦克的速度与间距。为防止坦克辗坏桥面,许枫还建议在桥面上铺设三四层草包垫,车队行走前用水浇湿。由于桥面太平滑,坦克是双制动,刹车和转向时控制不好会造成反转向,因此同时规定坦克在整个桥面行驶过程中严禁调整方向或调头行驶。

方案形成后,随着许世友大手一挥,坦克军团在南京江北的花旗营集结待命,只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大桥上的10公里长队

9月26日凌晨,坦克车队在许枫的指挥下,按照预定方案开到南京长江大桥北桥头堡。80辆62式轻型坦克和60辆汽车成一路纵队排开,两两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


图为62式轻型坦克

从北岸上桥、过桥,下桥后右转向西进入市区。尽管每一个环节都在大脑里演练过无数次,但等待总是让时间变得格外的漫长,翘首以待的急切与结局未卜的焦灼在每个人的心中交织着。

天色渐亮,市民们陆陆续续等候在大桥的两端。随着开始的信号发出,只见4辆三轮摩托率先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车上4个大喇叭进行全程广播宣传。指挥车中,许世友手持《毛主席语录》站立,不停地向广大市民挥手致意。接着是坦克车队,缓缓驶过大桥。上午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


坦克通过南京长江大桥

坦克车队浩浩荡荡驶入南京市区,一路途经盐仓桥、鼓楼大转盘、新街口大转盘,最后从中华门出城。沿途有多处跨街道的电线,高度略低于坦克的天线和竖直的高射炮,好在众人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前一天晚上将每辆坦克的天线压下来绑在车体上,高射炮筒也调整为一个既不影响在市区通行又能尽显坦克威风的角度。

车队所到之处,均站满了自发前来的民众,欢呼声此起彼伏。据当时媒体报道,超过60万群众亲眼目睹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参考资料:《钟山风雨》

       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