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火焰蓝 见证时代的“最美逆行者”

发布时间:2021-12-0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21年11月28日,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南京的崔彦彬家庭上榜。

  崔彦彬现任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三级消防长。20年的消防生涯里,他屡立战功、屡获嘉奖,被誉为消防“武状元”,同时也见证了消防事业的发展。

1.jpg

崔彦彬

  火场逆行

  消防员被称为“和平年代离牺牲最近的人”。

  2001年参加消防工作以来,崔彦彬一直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从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处理和交通事故中营救遇险群众数百人。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7年南京某化工企业烯烃球罐装置起火爆炸抢险任务。

  还没靠近火场,崔彦彬就看到滚滚的浓烟和直冲十多米高的火柱。更为危险的是,该大型化工厂里存在很多易燃易爆品,一旦周围温度过高或者火势蔓延,烧到其他装气体的球罐,就会引起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尽管化工厂内还在不断燃烧,消防队员仍组成关阀小组,进入工厂内将球罐阀门全部关闭,断掉源源不断输送的易燃气体。

  崔彦彬就是其中一员。

  此前降温灭火残留的积水已漫过膝盖,厂外的消防员仍在不停使用水炮向厂内喷水降温,崔彦彬只能和组里成员搀扶着前行。

  冒着生命危险,他双手抓住了最后一个阀门奋力拧紧。现场拍下的画面里,崔彦彬已经完全被烈火吞没,镜头中只能看到他模糊的身影。

  最终,这场大火被扑灭,事后崔彦彬因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一等功。

2.jpg

  但他却说:“百姓们常称我们是‘烈火英雄’,我更希望,没有机会成就英雄——要是我们能一个月不出勤,百姓平平安安,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坚强后盾

  成为消防员,意味着24小时待命,节假日期间也不例外。

  崔彦彬是东北人,住在家乡的父母时常为崔彦彬感到担心,这也养成了他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甚至每次救援立功,他都很少和父母提及,因为一旦说了,老人就会问:“这次救火为什么会立功?是不是有什么危险?”

  尽管牵挂着父母,但崔彦彬很难抽出时间回东北老家,就连生活在南京的妻儿,他也疏于陪伴。因为工作原因,他几乎都住在消防训练基地里,一周只能回家一次,连续6年春节值班没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2019年的中秋前夕,他给父母和妻儿写了一封家书,信中他直言过节是他感到最难以面对他们的时候。“我真的记不清,上一次陪你们过节是什么时候。今年中秋,我必须和往常一样,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时刻准备着。而这,正是为了千家万户的团圆。”

  幸运的是,家人们也都理解他的工作。他的儿子经常说:“当我很想爸爸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新闻节目中火场上那道逆行的背影就是我爸爸。”

  在妻子强有力的支持下,崔彦彬没有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见证发展

  20年消防生涯,崔彦彬也见证了消防装备的更新换代。

  “4000多次火场救援,带领‘崔彦彬灭火救援攻坚班组’的尖兵们锻炼本领、赴汤蹈火……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消防事业的进步感触尤深。越来越高级的防化服、呼吸面罩,A类泡沫车、水罐车、排烟车、登高车、后勤保障车一应俱全。”

  2019年5月,南京某高层建筑的装修改造工地发生火灾,崔彦彬所在的队伍接到命令立即赶往事故现场。

  过去的救援中,由于通信电台比较落后,接收距离仅300米左右,且常常会出现不同作战队伍电台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给内部灭火带来困难。随着基层消防配备了防爆、防水的警用数字电台,信号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即使多支队伍协同作战,也能始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电台指挥明确清晰。

  崔彦彬回忆,当攻坚班组深入内部寻找火点时,智能化的呼救器可以让指挥员在平台上实时掌握队员位置和安全情况,遇险还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这也为救援人员在浓烟、未知的环境下作战增添了信心。

  特勤大队装备的升级革新,只是南京“智慧消防”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秉承“科技强消、创新驱动”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消防科技研究,极大提升消防科技成果辅助防灭火工作的实践效能。

  2020年11月9日,消防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整合了119指挥中心、联网监测中心、大数据研判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融合了防灭火工作数据,建强防火指挥调度、灭火指挥调度、力量管理、公众服务四大系统功能,堪称消防“最强大脑”。

  “如今我们的装备越来越‘智慧’,技术含量实现了大幅提升。”看着消防事业的高速发展,崔彦彬十分欣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扬子晚报、江苏法制报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