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十年 中国软件名城崛起

发布时间:2021-11-26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10年9月,工信部正式认定南京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成为第一个荣获此称号的城市。

  如今,南京持续提升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向国际软件名城迈进,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

1.jpg

中国(南京)软件谷鸟瞰图

  十年磨一剑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城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与之伴随的,是石化产业的高能耗与重污染,其分散的布局也逐渐成为制约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后,南京在持续推进石化产业园区化、清洁化、循环性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取代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具有广阔前景的软件产业就是重点培育产业之一。

  2000年时,南京的软件产业刚起步,依托于高新区设立的南京软件园也处于开发初期。全市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仅200来家,年销售收入仅18亿元。

  但时任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的李源潮信心满满,他提出:“‘十五’期间,南京的软件销售收入要突破100亿元。”这一目标,被写进了随后制定的《2003—2005年南京市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加快园区建设、设立扶持专项资金、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产品、引进高级人才……随着一系列振兴软件产业的措施相继落实,南京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迅速突破百亿元大关,占据了全省软件产业的“半壁江山”。

  2005年南京市明确提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战略目标,软件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40%。到2010年,南京软件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江苏第一、全国第三的软件大市。

  就此,南京光荣地摘下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的桂冠。

  “一谷两园”新布局

  软件名城的路可以走多远?南京不断地思索与探究。

  此前,南京软件业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软件产业布局分散、园区规模和实力偏小偏弱的状况。据统计,当时南京仅授牌的软件产业基地就有2个国家级软件园、4个省级软件园等6个产业基地,此外还有大量没有授牌的产业基地分布在多个区县。

  2011年8月,南京市提出构建以“一谷两园”为重点的软件产业新布局,由此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国(南京)软件谷和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形成总规模约100平方公里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成为南京这座软件名城的核心区、标志区。

  如今,“一谷两园”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其中,位于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是当仁不让的“产业地标”。

  早年间,软件谷所在地还是以农耕业为主的乡村景象,居民以种花为业。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这片土地选择主动拥抱机遇。

  逾2500家软件互联网企业,近30万名涉软人才集聚于此。同时,软件谷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创新链发展,30余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硅谷高创会软件谷国际创新中心等国际研发机构纷纷落户谷内。

  2020年,南京软件业务收入5900亿元,软件谷软件业务收入2170亿元,占全市软件产业比重已达36%。

  昔日的大花园,成功转型为“中国硅谷”。

  智“汇”南京

  回望南京软件产业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不得不提及每年在南京举办的软件行业盛会——软博会。

  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2005年南京举办首届软博会,搭建起软件业展示、交流、合作及人才引进的高质量平台。

  首届展会规模仅1.5万平米,230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参展,100多个项目达成成交意向。但对于当时的南京软件产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16年过去,在见证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同时,软博会也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展会之一。该会集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新品发布和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多次荣获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展会、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展会、中国十大影响力专业展会等荣誉。

  2020年,软博会以“数字经济、智创未来”为主题,充分展现5G、云计算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

  展会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10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超过6万名观众参与,其中专业观众、企业用户比例超过50%。一大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无人系统等项目集中签约,达成签约项目102项,总投资达到380亿元。

  作为南京市软件产业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软博会不断推进全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也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名城和世界软件名城提供了强大动力。

  资料来源:南京日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