铔厂荣光 南京诞生中国第一套催化剂生产装置

发布时间:2021-11-0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作为曾经的“远东第一大厂”,南京永利铔厂有着鲜亮的履历。

  中国的第一袋化肥、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都在这里诞生,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永利铔厂视作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

1.jpg

永利铔厂内部车间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部分西方国家试图以催化剂为把柄掐住中国化工事业发展的“喉咙”。

  催化剂,又称触媒,是一种高技术精细化工产品,能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使相关化工产品大幅度增产,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里都需要用到它。

  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国内最大的化工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永利铔厂始终不得不以高昂的代价向美国进口合成氨和硫酸触媒产品。

  其实,永利铔厂并不是没有尝试过自己生产催化剂。

  早在1946年和1948年,永利铔厂先后两次组织大学毕业生、留学生和工人,按照从国外购买的“专利资料”试制合成氨生产用催化剂,但因成本高、活性低、不符合工业要求而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全面经济封锁政策。偌大一个中国,竟然因为催化剂面临着全国停产的可能。

2.jpg

青年余祖熙

  危急关头,永利铔厂技师余祖熙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在略显简陋的实验室内开始了钒触媒剂的国产化课题研究。

  一架旧天平、两只旧电炉改造的CO2转化器、一桶废钒触媒……余祖熙带着助手在实验室里开始了研究。探索之路充满艰辛,夜以继日的工作让使余祖熙得了非常严重的胃病,一次次失败也让助手们开始急躁。

  一年后,在第64次实验之后,余祖熙带领永利铔厂触媒部同仁首次试制成功了硫酸生产用的V1型催化剂,并撰写《硫酸制造用钒触媒剂之研究》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化制造钒触媒的合理意见,该论文获得“钒触媒的研究”论文征稿一等奖。

  这一发明攻克了我国硫酸工业生产的“卡脖子”问题,余祖熙的重大贡献也让他作为特邀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

3.jpg

1951年,永利铔厂员工出席南京市企业发明创造评奖大会合影

  1952年,余祖熙领导、组建永利铔厂触媒车间,建成了中国第一套催化剂生产装置,成为我国催化剂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当时生产出数十吨V1型催化剂产品,经工业使用,性能优于从美国孟山都化学公司购进的钒催化剂,避免了当时中国硫酸工业和一大批相关工厂停产的危险。

  此后,余祖熙先后发明了氨合成催化剂、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萘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催化剂、苯酚加氢催化剂等多种系列催化剂产品,新开发的催化剂性能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同类型催化剂的先进水平,对中国60年代后加快发展硫酸、合成氨以及化肥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jpg

  1956年,余祖熙当选“全国先进生产者”,再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

  新中国催化剂工业由此发生了奇迹般的巨变,从零开始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留下了余祖熙的赫赫战功。

  之后的日子里,余祖熙培养了一批催化剂行业的专家和骨干。以余祖熙为起点典范,南京永利铔厂不断取得催化剂国产化的新突破,在甲醇合成催化剂、甲烷合成催化剂产品及中石化第一代煤制SNG催化剂等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

  参考资料:《中国第一套催化剂生产装置》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