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惊雷 一二·九运动在南京

发布时间:2021-06-1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35年12月15日,在南京上学、时年16岁的钱丹辉悲愤地写下“华北危,困难亟,死读书,有何益?”,贴在学校的布告栏上。

  就在6天前,12月9日,千里之外的北平(今北京),由共产党人领导,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奔向新华门,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了军警残酷镇压。

  但以此为开头,短短的几天,运动席卷全国,成为后来的全民抗战的雄壮序幕,史称一二·九运动。

  消息传到南京后,爱国学生群起响应。

  一二·九运动在南京犹如惊雷,一下爆发。

  《告南京同学书》

  钱丹辉贴大字贴的第二天,12月16日,北平大学生再度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44所大中学生参加游行,举行3万多人的市民大会,军警再次镇压,被砍伤、刺伤及棍棒打伤的有400多人,重伤75人,被捕46人。

  尽管国民党反动政府竭力封锁消息,但很快,南京的学生就得知了事件情况。

  南京中央大学校门口的布告栏内,有学生将一二·九运动的报道剪下来贴上,白纸墨字上,还有醒目的红笔印记。红笔标出的消息,正是北平十多所大、中学校学生为要求抗日,连续游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

  布告栏前的学生都义愤填膺地握紧了拳头。

  还有学生开始散发油印传单《告南京同学书》,北平学生与国民党军警斗争的消息,很快在南京各大学校中传播开来,震惊了全城。

  为了响应北平的游行,经过前期准备,一场声势浩大的声援行动,在12月18日下午正式展开。

  下午3时,来自南京各校的四千多名学生集合在中央大学操场上。半小时后,游行队伍出发,各校推选出的纠察队员维持着秩序,两个学生高举“南京市学生请愿团”的白布横幅走在队伍最前面。

1.png

南京学生请愿团

  游行队伍经成贤街、珍珠桥一路前行,途中不断有学生加入进来。沿途,学生们振臂高呼:“释放北平被捕学生!保障学生爱国运动!全国一致对外!”

  不久后,游行队伍抵达行政院门口,由学生代表接洽请愿事宜,全体学生站立在行政院外侧的大操场上。这时,安徽中学、钟英中学、钟南中学等校一千多名学生也先后赶来,一时间,聚集在行政院门口的学生达五千人以上。

  暮色苍茫,五千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几乎走遍南京的热闹市区。

  一路上,抗日救国的口号声、歌曲声响遍了石头城上空。

  全城学生总动员

  12月19日上午,以金陵大学为集合点,要求抗日、保障爱国运动的请愿大游行再次举行。接连两日的游行,极大程度上声援了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12月24日,中央大学成立了学生抗日救国会,决定26日到28日为“宣传周”,罢课3天。全校学生每10人为一组,分赴各街,向群众宣传学生爱国抗日行动。中大学生代表还召集各校代表开会,决定26日再次举行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总示威。

  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当局又一次撕下“爱护学生”的虚伪面目,露出了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狰狞嘴脸——蒋介石下令,严禁南京学生上街游行,并授权军警“格杀勿论”。

  恐吓和威胁被学生置于脑后。12月26日,天刚刚亮,南京城内各个学校都动了起来。

  江苏省立南京中学的进步学生,动员起绝大多数的学生,响应罢课号召,举行游行示威。这一天的游行活动,让反动派更加惊慌失措。他们封锁新闻,严禁各报登载有关南京学生抗日运动的消息,还勒令登载过相关报道的《新民报》《大陆新闻》等停刊3日,“以志过失”。

  但学生们抗日救国的呼声,已是无法阻挡。

  1936年1月2日,以一二·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由平津500多名学生组成的“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分别从北平、天津出发,历时3周,徒步350余公里,沿平汉路南下,深入农村扩大抗日宣传。

  1月13日,北平学生代表抵达南京,他们的宣讲遭到了国民党的阻挠。在金陵大学报告一二·九运动经过时,军警前来破坏,在学生们的掩护下,代表冲出重围,辗转前往武汉,继续宣传一二·九运动。

2.png

南京大中学生通电全国声援华北学生爱国运动

  在革命的狂风暴雨中,广大爱国学生很快看清反动派的虚伪面目,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有力的回击。经过进步学生的大量工作,各校的抗日气氛更加浓厚了。

  一二·九在南京撒下了种子,1936年8月1日,十二所大中学校、一百多名进步学生代表集中在一起,成立南京秘密学联。

  此后,南京的学生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