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特级教师的美丽人生

发布时间:2021-05-09 00:05 来源:凤凰网江苏

  南京长江路小学有位鼎鼎大名的教师,她的“粉丝”,下到入学不久的学生,上到中青年教师。

  一头细心打理的银发,一身鲜艳的红衣,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如今已96岁高龄的王兰,是我国活跃在小学校园中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

  三尺讲台,一生为师。

  “一生为了孩子好,这一点我做到了;一生对青年教师好,这一点我做到了。我只做到了这两点。”王兰说。

1.png

南京教育界庆贺王兰90岁生日(图自新华网)

  第一次的“大哭一场”

  1925年,王兰出生于河北曲周。因父母的离世和局势动乱,王兰只读了一年简易师范就被迫中断学业,于1947年跟随丈夫来到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读过师范且普通话流利,王兰被推荐到南京市蓝家庄小学(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任教。

  刚开始教学时,王兰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一窍不通。她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就“栽了大跟头”。

  第一次走上讲台,班级里十几个小朋友眼睛直溜溜地盯着王兰。她沉住气,按课前设计好的,一口气把课文读完了,接着再把课文的意思讲解了一遍。

  还没下课,一篇课文就教完了,这可怎么办?

  王兰灵机一动,布置学生们抄生字。不一会儿,孩子们生字也抄完了,还是挨不到下课时间。

  “那,就把作业本交上来吧。”王兰别无他法。谁知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下子把她围了个团团转,课堂大乱。

  回到家里,王兰倒在床上大哭一场:“我这样教书,不是误人子弟吗?”

  之后,人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常常出现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本子,认真听课;放学后,又是这个女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练粉笔字。

  在家里,王兰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反复琢磨,躺在床上想,走在路上也在想……

2.png

王兰在上课

  就这样,王兰的课越来越精彩。1955年,她被调入江苏省当时唯一的重点实验小学——长江路小学。

  “美丽”的语文

  听过王兰课的人,都说她的课富有艺术魅力。她上起课来,眼睛、眉毛都在说话,亲切的神情、生动的讲解、富有想象的提问,配上自制的教具和色彩鲜明的挂图,一下子就能把孩子们吸引住。

  是怎样的魔力,使王兰能把语文课变成艺术精品?一页泛黄的日记给出了答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些,老师就得多辛苦一点。为了课堂的40分钟,课前要用多少个40分钟,我是无法计算的。”

  逐渐地,王兰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适当地加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先是用画图、录音,再后来制作幻灯片、录像,这些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有首创之功。

  1983年11月,王兰作为唯一的小学教师代表,应邀出席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她提交的论文《谈幻灯手段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获得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1984年,中央有关领导视察学校时,称赞王兰“经验丰富,运用幻灯片好,值得推广”。

  为了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每接一个新班之前,王兰都要利用暑假,走访班上孩子的家庭,详细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家里人讲什么方言、有什么课外读物、会认会写哪些字等,王兰都一清二楚。

3.png

王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里,王兰不断追求发现语文本身的美,追求教学过程的美,追求师生交流中真善美的统一,由此形成的“美丽语文”教学思想至今仍被推崇。而她作为省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教师的榜样。

  薪火相传

  退休多年来,王兰依然坚持每天7点到校。远远地看到一身红衣,大伙就知道王兰又来了。“穿上红色衣服主要是为了搭配我的白头发。人老了,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了。”

  在孩子们眼中,她是和蔼可亲的王奶奶;在年轻语文教师心中,她是又敬又怕的“王婆婆”。原来,王兰带徒弟出奇的严,就“像老婆婆对待儿媳妇一样”,大家背地里都喊她“婆婆”。

  王兰在长江路小学设立的“王兰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大力培养教学新秀。至今,她已带出五代徒弟,许多徒弟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或被评为特级教师。

4.png

王兰和年轻教师交流教学心得

  语文特级教师刘军,是王兰的首代弟子,对于师傅的严格,她最清楚不过了。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王兰反复和刘军研究教法,光是教案就让她重写了四遍。王兰认为,课文中的“迎”和“追”,七八岁的孩子难以掌握其准确的意思,需要制作幻灯片形象地表达出差别。

  幻灯片一改又是四五次,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刘军执教的《小蝌蚪找妈妈》被中央电教部门推荐为卫星教育节目向全国播放,并与海外进行交流。

  王兰有个习惯,听课坐在最前面,发现青年教师教学中的不当之处,就要提示。曾有教师回忆:“记得有一次王老师来听我上课,我精心设计了一段导入语。下课后王老师跟我说,你这段导入语是说给我听的吧?这段导入语孩子根本就听不懂!记住,我们做老师的上课,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王老师的这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下去,这一直是王兰的心愿。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还会当小学老师吗?

  “一定会!”王兰说,“我还没做够,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还要做一个教师,仍要教小学语文。”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

  《难忘火红年代——建设者口述历史》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