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泽:“超长待机”的“拼命三郎”

发布时间:2021-05-05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剧中的李侠一角更是深入人心。

  狭小的阁楼里,中共地下党员李侠不分昼夜地工作,通过特殊的频率和呼号,将红色电波传到了延安。他被捕时的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台词,曾感动了无数观众。

  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选择了从事通信行业。

  杨春泽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4.png

杨春泽

  坚守岗位尽职责

  因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杨春泽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通信人。高考,他选择了南京邮电大学。

  在校期间的一个中秋节,杨春泽和家里约好打电话。当时尚没有手机,公用电话前排满了思乡情切的人,杨春泽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那时他就想,将来一定要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便捷。

  毕业后,杨春泽入职电信公司。他常称自己是“超长待机”,这源自长期业务测试的历练。

  为了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业务测试多在夜间进行,杨春泽的同事们戏称这为昼伏夜出的“幽灵测试”。无数个深夜,杨春泽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调测设备,由于结束后还要检验测试的成效,一天一夜不合眼也是常事。

图片5.jpg

工作中的杨春泽

  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话在通信行业里同样适用。杨春泽的腿上有一道疤,这是工作中留下的。当时他接到了重要任务,机房的长时间工作使得头脑有些发沉,一脚踩空地板,腿部被铁柱刺得鲜血直流。

  一旁的同事不禁惊呼出声,急忙将杨春泽送往医院。一番简单包扎后,杨春泽没有休息,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

  随后的60天内,杨春泽与同事埋头苦干了27个通宵,圆满完成了任务。

  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杨春泽再次冲锋在一线。他凭借多年的通信服务保障经验和技术能力,带领团队通宵作战,协助物料调度、防疫指挥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化“抱怨”为灵感

  在同事眼中,杨春泽不仅是“拼命三郎”,更是创新达人。别人的抱怨,到了他那里,都变成创新的灵感。

  杨春泽的第一个专利诞生于2004年。

  当时,电话拨号是主要的上网方式。杨春泽在处理投诉时发现,很多客户反映上网不方便、常掉线等问题。

  如果改变现有电话机的结构,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呢?杨春泽买了各类元器件,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拆装、实验和调试……6个月后,一款新型的电话机问世了,不仅成本降低,还克服了通话与上网相互干扰的问题。

  这款产品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达数百万台。

  还有一次,客户抱怨老式的上网宽带猫加电源变压器占地方。杨春泽经反复试验,研制出一种直接通过USB接口供电的宽带猫,无需外接电源变压器,体积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随身携带的本子和笔,随时记录下杨春泽迸发出的灵感。“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创新要跟上时代才有价值。”

  曾有厂家出高价希望买断专利,杨春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可能也不应该拿着这些专利去牟利,看到自己的发明解决了很多人的麻烦,我也感到很自豪。”

  他把拥有的13项专利无偿捐献给公司,一项又一项的专利转化为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播撒创新火种

  在研发创新的过程中,杨春泽深知只有集思广益,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便捷。

  2011年,南京电信以杨春泽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创立。

  工作室分为创意讨论区、研发实验区、产品测试展示区和资料查阅区,成员超过了20人,有的是毛遂自荐,有的则是杨春泽力邀而来的。

  每到周三下班,办公大楼渐渐安静下来,工作室内却热闹起来。来自各个部门的成员聚在一起,在例会上讨论新知识、新理念,开展头脑风暴。

  “过去认为创新离自己非常远,加入工作室后才发现,创新就在身边”“思维的碰撞给我力量”……在杨春泽这盏指路“明灯”的影响下,成员们都学会了用新的视角去工作、去思考。

  如今,工作室已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产生了多项互联网创新和岗位创新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累计产生了近1.5亿元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工作室还先后产生了1名南京市劳模、4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名成员荣获省级创新之星和创新达人称号,杨春泽本人也于2020年当选为全国劳模。

图片6.jpg

2020年,杨春泽当选为全国劳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杨春泽和同事的创新之路,仍在继续。

  参考资料:综合新华日报、荔枝网、澎湃新闻等报道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