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50万件 缝纫女工的“战疫”

发布时间:2021-05-02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袖口、脚口很舒适,很贴合……”

  2020年2月2日,深夜11:43,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京际华)缝制车间灯火通明。随着一件洁白的医用防护服样衣下线,几名缝制工人带着倦容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从2月4日到3月10日,50万件防护服在这里制作出来,送到武汉,成为医护人员的铠甲战衣。

  而1月30日接到紧急任务时,南京际华员工已经放假,车间全面停产,且公司此前并没有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经验。

  特殊时刻,公司缝制车间主任谢秀荣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积极联络班组里的其他几名党员,发动大家共同投入到这场攻坚战。

图片1.png

正在赶制医用防护服的缝纫车间

  “打工妹”逆袭成智能化服装生产专家

  在南京际华缝制车间,有着20多年工龄的车间主任谢秀荣,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打开灯;深夜,检查完每个工位及所有电源等安全事项后才关门离开。多年来,车间哪里有重活、有难题,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然而,1997年,19岁的谢秀荣踏入际华时,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打工妹”。那时,她只有高中文凭,“找份工作先立足”是她最朴素的想法。

  作为一名普通的缝纫工,谢秀荣每天都要重复相同的工作。有人觉得枯燥、单调,耐不住寂寞的人选择了离开,谢秀荣却留了下来。别人午休时,她在默默地学习车间其他工序;别人娱乐时,她则一头扎在公司的图书馆里查资料。

  一年后,才20岁的谢秀荣被任命为车间的班组长,系公司最年轻的班组长。

  服装生产工序很多,谢秀荣觉得只熟悉一道工序、一套设备太局限,主动提出尝试新工序、新设备。此后,每逢厂里上新设备,谢秀荣也总是细细琢磨摸透设备的“脾性”,再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工友。

  2008年,公司从瑞典引进了一套国际领先水平的服装智能吊挂系统,安装在谢秀荣班组。由于设备终端全英文显示,不少工人对这条生产线持抵触情绪。谢秀荣自掏腰包到外面学习电脑和英语,一番摸索后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总结归纳出一套朗朗上口、简便易懂的学习口诀,使班组员工不到半个月就能熟练操作这条生产线。

  经过3个月的熟悉磨合,这条生产线工效达到了设计水平,成为集团公司同时引进28条生产线的样板线。

  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与“爱琢磨”那股子劲儿,谢秀荣在企业小改小革中取得了20多项成果,成了服装业小有名气的智能生产专家。

  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谢秀荣本人先后被评为南京市知识型职工、际华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所带的班组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工人先锋号”“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多项至高荣誉。

图片2.png

谢秀荣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劳模带队,为白衣战士打造最强“铠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南京际华接到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的任务。

  正值春节假期,如何迅速组织人员,转产从来没有生产过的防护服?谢秀荣立刻递交请战书,立志要攻克这个难关。

  这不是谢秀荣第一次挺身而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曾带领班组连续作战36个小时;2015年和2019年两次接受大阅兵阅兵服的生产任务,谢秀荣带领缝制车间员工严把质量关,加班加点生产,确保阅兵服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次,她积极联络班组里的其他几名党员,发动大家共同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

  防护服共有五十几道工序,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质量问题。从零开始,谢秀荣和技术骨干们在网上查图片、看资料,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梳理。

  确定材料,确定关键参数,裁剪,缝纫,热封……仅用三天时间,谢秀荣等人就完善了防护服的生产工艺流程。2月2日晚上11:43,第一件样衣下线。

  高兴之余,谢秀荣却并不满意:防护服有5000多个针眼,每个针眼都要用热封胶条密封。针眼越少,防护更保险。她想让针眼少一点,再少一点。

  后来,她和她的团队将斜肩式的防护服改成连肩式,这样每件防护服的针眼可以减少600多个。

  生产前的准备全部到位后,161名缝纫女工第一时间回归,谢秀荣带领大家签下请战书,一支防护服生产线上的战“疫”队伍一夜成军。

  在病毒肆虐的危急关头,南京际华的生产车间里灯火通明。谢秀荣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将工人分成两组,实现24小时“人停机不停”。她还组织同工序竞赛,工人们的热情和斗志被激发出来,技术越来越娴熟。

  2月4日,第一批200件医用防护服制作完成并通过检验;2月5日,日产1200件;2月6日,日产2500件;到2月底,最高日产达到2万件。

  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谢秀荣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但多做一件防护服,一线的医护人员就能少一分危险。

  40天的时间,50万件防护服从这里制作出来,送往武汉,成为医护人员的铠甲战衣。

图片3.png

签满了医护人员名字的防护服

  2020年3月17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首批700余人安全撤回。3月底,谢秀荣和同事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来自54家医院的116名医生在防护服上集体签名,而这件防护服正是出自她们之手。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每每说起这件防护服,谢秀荣满眼自豪。

  参考资料:

  综合交汇点、江苏新闻、南京广电报道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