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革命星火 从南京燎原

发布时间:2019-09-20 16:14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86年9月20日,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华诗词学会。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上,马识途被选为副会长之一。

马识途,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2010年,由他的作品《夜谭十记》之《盗官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人,马识途还有一个身份是职业革命家。而他革命道路的起点,就是南京。

马识途

马识途

中大学子加入秘密学联,革命觉悟得到启蒙

1936年初,21岁的马识途来到南京,租住在中央大学附近,专心复习备考。那时,他的名字还叫马千木。

不久前,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受此影响,上海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正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的马识途也参加了请愿活动。尽管读了一些进步刊物,但马识途仍然坚持“要抗日,必须精兵利甲”的救国思想。

也是这一思想,驱使他于1936年下半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马识途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工程师、专家。

中央大学图书馆

中央大学图书馆

很快,马识途工业救国的幻想就破灭了。他亲眼目睹毕业后的学长们,不是当买办就是进机关做“文抄公”。马识途意识到,不彻底改变中国,工业救国只是一场美梦。

这时,马识途结识了一批进步同学,并通过他们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南京学生界抗日救国会(即“秘密学联”),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在秘密学联,马识途拼命阅读进步刊物,与同学一起讨论青年的前途,不断成长进步。

其中,油印材料中摘录的《西行漫记》,介绍了陕北的情况,对马识途影响最大。从那时起,马识途知道陕北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中心,有不少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正在脚踏实地地干着抗日救国的事业。

组织“中央大学农村服务团”,宣传抗日

1937年,抗战爆发。马识途和七八个秘密学联成员一起,组织成立了“中央大学农村服务团”。

马识途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校门,到南京晓庄一带的农村,向广大民众做抗日宣传。起初,宣传并不顺利。慢慢地,马识途摸索出一些群众工作的方法。他们给农民、工人办夜校,讲防空常识,聆听他们的疾苦,很快与农民和工人打成一片。

服务团有着朴素的想法,就是把这些农民、工人组织起来,等到日本侵略者打到南京后,可以拉起队伍到茅山一带打游击。

马识途等人的活动,引起了中共地下党南京办事处的注意。一名地下党员对服务团进行了考察,认为马识途等具备了入党条件。不过,对打游击这一想法,这名党员也指出了它的不切实际,说服马识途等人放弃。

此时,日本侵略的战火向南京蔓延,街上行人不多,大半已经逃亡。党的南京办事处也在撤退中,马识途等人的入党手续一时间无法办理。南京沦陷前十来天,马识途等人挤上一艘英国籍客船,前往武汉。

刘惠馨

刘惠馨

在服务团,马识途还认识了一个叫刘惠馨的女同学。有着共同志向和信仰的两个年轻人,慢慢走到了一起。后来,有关服务团的这段经历,被马识途写进长篇小说《清江壮歌》中。

入党后改名“马识途”,立志做职业革命家

到了武汉后,带着董必武的介绍信,马识途与刘惠馨一道进入鄂豫皖根据地的党训班,学习游击战、统一战线等知识。结业后,马识途被时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调到武汉做工人工作。

1938年3月,马识途正式填写了入党登记表,并特地将名字改为“马识途”,意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由于工作出色,钱瑛找马识途谈话,要他准备做一个“职业革命家”,担负地下党的重要工作。马识途毫不犹豫,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同时,经党组织批准,马识途与刘惠馨结婚,一同从事地下工作。

1962年,马识途全家合影,后排中为失散20年的女儿

1962年,马识途全家合影,后排中为失散20年的女儿

1941年,由于叛徒出卖,刘惠馨及刚出生才一个月的女儿被捕入狱。时任鄂西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也遭特务追捕,无奈之下报考西南联大,到云南隐蔽。毕业后,马识途继续到四川从事地下工作,直至解放。

10年来的地下工作,马识途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妻子、妹妹及妹夫都不幸牺牲,女儿也在刘惠馨牺牲后下落不明。直至1960年,马识途才在公安部门帮助下找到失散20年的女儿。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马识途笔耕不辍,出版了小说、诗歌、散文等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不过,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一是职业革命家,二是业余作家。

百岁作家马识途(来源:四川日报)

百岁作家马识途(来源:四川日报)

如今,105岁高龄的马识途依旧精神矍铄。每每忆及金陵,他都充满了感情。在马识途看来,他的初恋萌芽于南京,他的革命觉悟启蒙于南京,走上革命道路亦始于南京。

参考资料:

《钟山风雨》

《马识途专集》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