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红兰” 超龄服役15年的敬老院长

发布时间:2021-03-0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小时候,妈妈给我的记忆是模糊的。”

潘静的印象里,母亲王红兰总是很晚回家,每年过年时,也不陪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晚回家”的王红兰,在陪着另一群“家人”。

在南京江宁禄口敬老院,王红兰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照顾过600多个老人。“有事找红兰”成了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全国十佳孝星、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王红兰谦虚地说:“我只是在传递党给老百姓的温暖,与此同时,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温暖。”

王红兰.jpg

王红兰

老人们拦着不让退休的院长

1986年,33岁的王红兰被组织安排到禄口敬老院担任院长。那时,敬老院只有两间旧瓦房,条件艰苦,伺候老人又脏又累,待遇不高。

有人劝王红兰“闹闹情绪”,也许会换个更好的岗位。王红兰摇摇头:“我是党员,就应该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以后我就是他们的‘女儿’。”

就这样,王红兰坚守在敬老院的岗位上,把青春献给“夕阳”。

倒下的扫帚、角落的石块、路面的积水,在王红兰眼里都有安全隐患,只有清走她才安心。“照顾老人,最重要的就是细心,万一他们从这走过磕着碰着怎么行。”

王红兰常说:“敬老院里无小事,人都会老,人老了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敬老院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位老人过好晚年。”

她总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影响院内工作人员,善待老人像善待自己亲人一样,想老人所想,乐老人所乐,成为住院老人们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寄托。“有事找红兰”,这在敬老院几乎成了老人们的口头禅。

2005年,本该退休的王红兰,“被迫”继续在院长岗位上发挥余热。

那是春节前的一天,敬老院门口,一群老人紧紧围住已五十出头、即将退休的王红兰。

“王院长,不能走!我们离不开你!我们还要你当院长!求你了!”老人们有的抓着她的手,有的按住她的行李,有的像孩子一般呜咽起来。

看着老人们挽留的眼神,王红兰心中一软,决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继续留下超龄“服役”。

贴心“女儿”,暖心“妈妈”

老人们舍不得王红兰退休,是因为她“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每天早晨,王红兰总会挨个到老人们房间转转。“张妈妈,昨晚睡得怎么样啊?头还晕啵?”唠唠嗑,开开玩笑,沉寂了一夜的房间,也就热闹了起来。

对院内生病的老人,王红兰安排专人陪护、喂水、喂药,给他们洗澡、梳头,直到老人康复。

在敬老院工作了30多年,王红兰年年都陪着老人吃年夜饭。“我就是院里的一家之主,哪有让老人们自己过节,一家之主跑了的道理?春节前后天气也冷,老人很容易出事,还是守着他们放心些。”

大年初一早上,和老人们相互拜年是王红兰最开心最满足的时候。有些沉默寡言的老人,也会借着拜年,说一说平时不轻易说出口的心里话。每当这个时候,王红兰都觉得自己和老人们就是亲密的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红兰不仅给老人们当“女儿”,还给孤儿们当“妈妈”。

每年,敬老院都会收住一些孤残儿童。王红兰细致入微地关注着每个孩子。一次,一个男孩突然肚子发胀、疼痛难熬,王红兰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就送城里大医院。原来孩子得了肠梗阻,由于送医及时,转危为安。

从青丝到白发,王红兰在禄口敬老院一干就是30多年。

王红兰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jpg

王红兰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几年前,你为了老人匆匆忙忙下楼梯,把腿摔断了,为老人流血……”2020年8月初,即将退休的王红兰收到一封感谢信。结尾处,40多个老人郑重写下签名,代表着他们对王红兰最真挚的谢意。

看着这封信,王红兰意外又感动,65岁的她还是想去做志愿者:“我割舍不下与老人们的感情。只要他们需要,我就在这个岗位上坚守。”

参考资料:

综合江苏文明网、荔枝新闻报道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