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监考 开国少将从学员转教员

发布时间:2019-09-08 15:37 来源:凤凰网江苏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解放军开始向正规化、现代化转型。

1951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简称“南京军事学院”)正式成立。老红军、湖北省军区副参谋长雷绍康,成了该院的第一期学员。

经院长刘伯承监考,成绩优异的雷绍康留校任教。他牢记刘伯承“治军先治校”的教诲,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为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南京军事学院,雷绍康一干就是20多年,直至1974年9月8日病逝于南京。

开国少将雷绍康

开国少将雷绍康

刘伯承监考,毕业后留南京任教

最初,雷绍康并不想留在学院任教。

1913年生于湖北省大悟县的雷绍康,家中贫困,17岁就加入了工农红军,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雷绍康担心,自己文化程度低,不能做好学院的工作,还想回部队去。

南京军事学员第一期学员教室

南京军事学员第一期学员教室

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却是了解雷绍康的。

在红军中,雷绍康便是一员猛将,作战顽强灵活。抗日战争时期,雷绍康曾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还能及时避开敌人的扫荡,同时又能精确打击敌人,逼得一名日军中队长剖腹自杀。

解放战争中,第四军分区部队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5旅,旅长雷绍康率领全旅打了不少漂亮仗。其中,1946年定陶战役中,雷绍康率部毙敌550余人,俘敌1090余人,还缴获坦克4辆、火炮4门。此战解放军以伤亡35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17200人,成为军事教案里的经典案例。

5旅干部合影,左二为旅长雷绍康

5旅干部合影,左二为旅长雷绍康

1948年,刘邓大军撤出大别山,5旅改编为独立师留守大别山区,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钳制住国民党军20万人。最终,独立师全体指战员被刘邓首长通令嘉奖。国民党军则对雷绍康恨之入骨,贴出告示:“捉住雷绍康,赏银元三千。”

为了留下勇猛善战的雷绍康,刘伯承亲自做工作:“这次考试是我亲自监考,你考得很好。是总顾问(苏联专家)给我讲,让我们留下你的。而且,治军先治校,办好一所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员,对于我们新中国的国防是十分重要的。”

雷绍康深受启迪,他表示:服从组织安排,边工作,边学习,争取当一名合格的教官。就这样,雷绍康在南京军事学院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病逝。

牢记“治军先治校”,20余载身体力行

留校之后,雷绍康先加强自身文化学习,虚心向同行、外国专家请教。中文、数学、历史、地理,甚至俄语都掌握得很快,军事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军事学院学员步入考场

军事学院学员步入考场

1955年,南京军事学院有军事教员1007名,成立了战役战术、合同战术、航空兵、防化等近20个教授会。这一年,雷绍康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合同战术教授会主任,重点负责教员工作。

教员里,有苏联顾问,有原国民党军官,还有留校任教的本院学员。对苏联顾问,雷绍康坚持原则的同时,又抱以尊重、学习的态度;对原国民党军官教员,雷绍康与他们一起编写教材,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对留校教员,雷绍康不仅经常同他们一起备课,还亲自讲课,组织新教员试讲。

起初,学院学员大都是全军选送的中高级干部,对原国民党军官教员有些不满。雷绍康遵照刘伯承“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指示,耐心细致地做学员的思想工作,使学员与教员之间消除隔阂,专心致志完成学业。

南京军事学院野外战术集训

南京军事学院野外战术集训

合同战术教授会除了负责学员课堂理论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野外军事训练。每次野外训练,雷绍康总是身体力行。

1952年冬天,户外温度达到零下15℃,雷绍康和学员一起,在野外摸爬滚打,进行战术演习。1959年,在一次野外训练爬山时,雷绍康突然晕倒,经检查为心肌梗塞,家人、同事纷纷劝他休息、养病,但他仍然坚持,负责教员培养和教材编写工作。

20多年间,雷绍康始终牢记刘伯承“治军先治校”的教诲,基本上完成了团以上至大军区司令员一级干部的培训,为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雷绍康(前排左五)与到访的民主德国军事代表团合影

雷绍康(前排左五)与到访的民主德国军事代表团合影

1974年,雷绍康病重,几个子女都在各地当兵。孩子们要求回来看护,他却坚决不同意。最后,雷绍康的主治医生向他大儿子所在的部队反映情况,大儿子才得以回来照护了几个月。这一年9月8日,雷绍康在南京病逝,享年61岁。

参考资料:

《红星闪耀功德园》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