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老将军 三位母亲心中挂

发布时间:2019-09-11 15:18 来源:凤凰网江苏

战争年代,他是一名出生入死的钢铁将士;和平时期,他是一名甘愿奉献的革命老兵。

作为从血与火中走出的开国少将,张玉华在退休后仍始终想着人民、想着党。

2017年9月1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发张玉华逝世的消息,这位“慈善将军”永远地离开了,享年101岁。

残存体内77年的子弹

张玉华,1916年生于山东文登,师范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4年。任教期间,他以有别于封建传统的新式教育方式传授进步思想,也让其不少学生较早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

1934年在学校教书的张玉华(右一)

1934年在学校教书的张玉华(右一)

1935年,张玉华加入共产党,就此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张玉华是领导人之一。

雷神庙战斗揭开胶东人民奋起抗战的序幕,这也是张玉华遭遇的第一场恶战。区区20多名救国军对战100多名日伪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七个多小时。在受伤的情况下,张玉华仍背着战友突出重围。

张玉华在部队时的照片

张玉华在部队时的照片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各大战役,张玉华一路从血与火之中走来。前后112次大小战斗,张玉华曾三次身负重伤,还有一颗子弹一直残存在他的体内77年。他还曾表示,在其离世后可取出他体内的那颗子弹,装在瓶子里留给后人,作为“不忘过去”的纪念物。

后排左起第一位为张玉华

后排左起第一位为张玉华

挂在心中的三位“母亲”

在张玉华的心中,他有三位母亲——生母、民母、党母。

对于这三个母亲的含义,张玉华在接受采访时曾解释:第一是亲生母亲,给了他生命,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来后,孝敬母亲直至她去世,对此他问心无愧;第二个是养育他的人民,他曾在战争年代身负重伤,是当地的百姓救了他,只要他还喘着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一些事情;第三个则是培育他成长的党,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他早已坚定决心,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张玉华在2015年“9·3”大阅兵上

张玉华在2015年“9·3”大阅兵上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张玉华作为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激昂的音乐中,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张玉华举起曾被日军子弹打穿的右手,向党和人民敬起一个标准的军礼。

2016年的猴年春晚舞台上的张玉华

2016年的猴年春晚舞台上的张玉华

在2016年的猴年春节晚会上,张玉华的又一次敬礼,让亿万国人为之动容。在小品《将军与士兵》的最后,三军仪仗队登台,老将军坐在轮椅上现身舞台。

尽管已经百岁高龄,张玉华仍坚持在身边人的搀扶下起立,向全国观众敬了军礼,这一幕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位抗战老兵。

去世前留下“八不”嘱咐

张玉华的晚年生活极为朴素,幽静的庭院里,一小片菜园,几棵大树,与普通的农家小院无异。老人爱种些青菜、茄子等蔬菜吃,有时一碗简单的面条就是一天的全部伙食。

屋内干净整洁,但有些许难掩的陈旧,墙面上的墙皮有些脱落;床头有个大窟窿,也只是简单地用胶带封了起来。所有不必要的维修和粉饰,都被张玉华明令禁止。

怀着一颗淳朴之心,张玉华退休之后一直热衷于社会慈善。从新疆、西藏,到东三省,再至海南岛,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孤寡老人,哪里有贫困学子,张玉华都会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出来。

捐赠大米

捐赠大米

3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捐款助学,张玉华累积捐款近百万,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慈善将军”,并在2012年获得“中国好人”的殊荣。

2017年9月10日凌晨,张玉华在南京去世。此前,他早已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一切从简。薄薄的纸上写着“八不”: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用骨灰盒……他的家人遵照其遗嘱,在其逝世后将眼角膜捐献出去。

“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于死者无益于活者有损的事。”张玉华老将军虽然走了,但给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张玉华:两袖清风 一心为国》

      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