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青松:追求共富的“螃蟹书记”

发布时间:2021-03-02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南京市高淳区东南部的固城湖,碧波荡漾,以“固城烟雨”的胜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充满文气的固城湖,也编织着一张水产经济的大网。20世纪90年代,高淳人探索出一条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道路,将固城湖螃蟹打造成了高淳的独特名片。

在“螃蟹书记”邢青松的带领下,固城湖螃蟹销往全国各地,高淳区10万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邢青松.jpg

邢青松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3年,18岁的邢青松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参加了南疆自卫反击战,火线入党。

从入党第一天开始,邢青松就下定决心: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战场上拼命杀敌,战场下拼命奋斗。

在一场战役中,他荣立三等功。

从部队复员后,邢青松回到老家高淳。因立过战功,他被分配到县工商银行上班。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金饭碗”。

但作为一名军人,邢青松身体里那股顽强拼搏的劲头从未削弱。

3b3e2d53b8ab143e4132ac5a92a8eff4.jpg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让邢青松备受鼓舞。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既然国家鼓励下海经商,那么他就要做那个创业的人。

乘着改革的春风,邢青松带着一腔热血成为第一批下海创业者中的一员。从小生活在固城湖旁边,以水为生、以水为伴,邢青松选择了回到家乡,从螃蟹养殖业入手,开始创业,成为众人所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周围人的劝诫、阻挠、不解和惋惜声中,28岁的邢青松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立志要把固城湖的螃蟹卖到全国。

不让一个成员在致富路上掉队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

入行前三年,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销售经验,邢青松非但没靠卖螃蟹致富,还亏了100多万元,家里的日子一落千丈。

债主络绎上门催逼还债,邢青松只好将自己反锁在家里,由六岁多的女儿帮他“挡驾”。那时候,他最强烈的愿望只是“这辈子把债还了”。

从战场上下来的“硬汉”,没那么容易被打倒。在深入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后,邢青松摸索出了一条“优质优价”的发展道路。

在2001年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邢青松利用互联网了解行情、推销螃蟹,让固城湖的螃蟹“爬上”了网络。

刻有“固城湖邢青松”的螃蟹.jpg

刻有“固城湖邢青松”的螃蟹

他花20万元购买一台激光雕刻机,将“固城湖邢青松”六字刻到了螃蟹背上,作为防伪标记。向消费者和采购者承诺,凡是他卖出去的螃蟹,有任何品质问题他都会负责到底。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靠着诚信经营,邢青松的螃蟹打响了品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邢青松总觉得应该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2008年5月,邢青松牵头成立了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有成员94户。在合作社成立大会上,邢青松公开承诺“不让一个成员在致富路上掉队”。

随后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的扶持帮助下,又组建省级联社。如今,这一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成员3000多人,螃蟹养殖面积超过13万亩,带动10万农户致富。

鲜血浸染的入党志愿书

螃蟹养殖不单单可以富了养殖户,“它带动着捆蟹的、卖饲料的、卖蟹药的、卖网箱的等等,全产业下来,你想想得是多大的市场啊!”邢青松充分发挥主业带动副业的作用,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到产业链上来。

“我们优先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吸收他们到联社来工作,还实施包村扶贫计划,关注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大病返贫等问题,经常性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

邢青松的新身份——永成村的党总支书记(图自人民网江苏频道).jpg

邢青松的新身份——永成村的党总支书记(图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2019年7月,邢青松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永成村的党总支书记。

在邢青松汽车后备箱里,常备着一顶竹编草帽、一双泛灰的球鞋,那是他走村串户时的装备,大伙儿都喜欢叫他“邢书记”。从合作社的带头人到社区书记,对于邢青松来说,角色变了,担子也更重了。

为了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没有技术的,他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没有销路的,他承诺以保底价格收购螃蟹,绝不让村民吃亏。

有人说他,卖好自己的螃蟹就够了,没必要做这么多。可邢青松却说:一个人富起来不叫富,大家共同富裕才算富。

邢青松的入党申请书.jpg

邢青松的入党申请书

多年以来,邢青松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一直摆放着他的入党志愿书。志愿书上的手印,还是当年在前线时咬破手指按上去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鲜红的血迹依旧清晰如初,一如他曾经许下的誓言,不曾改变。

奋斗的岁月里,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邢青松却甘之如饴。因为初心不改,军人的底色不褪,党员的本色也始终不变!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