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 “津川的战友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0-11-2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0年2月21日,大年初五,中共南京市委邀请南京市30余位烈属举行聚餐慰问活动。

  聚餐开始前,时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江渭清致辞:“今天的胜利首先应当归功于你们牺牲的儿女和丈夫,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换得了今天的胜利,所以烈士是最光荣的,烈属也是最光荣的。今天战争还未结束,政府还有许多困难,过去对你们照顾不够,没有时常关切慰问,应当向你们道歉。”

  孙津川烈士的母亲孙华氏感慨道:“过去受反动派的压迫说也说不完,今天看到胜利了,特别是同志们对我们这样好,我也是安心了。”

6.jpg

《新华日报》报道:《光荣属于烈士和他的家属!市委春节邀烈属聚慰》

  孙津川,孙华氏的长子,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28年牺牲于雨花台,年仅33岁。

  “出息孩子”

  孙津川自幼聪颖,尚在老家安徽寿县时,左邻右舍就羡慕孙华氏,说孙津川是个“出息孩子”。

  1909年秋,14岁的孙津川和弟弟孙晴川跟随父亲孙多儒,在金陵机器制造局做工。

  童工每日工作10多个小时,工钱每月只有几角。

5.jpg

孙津川

  年纪稍长,孙津川为了挣钱养活家人,前往上海。

  别人口中的“出息孩子”,迫于生计四处奔波,没有多少文化的小脚妇女孙华氏,只能把一切归咎于命运。

  “你命苦,生在穷人家。”她对孙津川说。

  赵家宅2号

  1922年底,孙津川与家人搬到距离吴淞镇不远的赵家宅2号。

  在吴淞机厂务工的孙津川,在时任上海区委劳动运动委员会主任王荷波的影响下参加了吴淞地区工会组织。

  1925年,孙津川由中共中央特派上海开展工人运动的彭干臣和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王警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上海铁路工运。

  赵家宅2号,由此成为中共在上海地区的秘密据点之一。

  孙津川没有向母亲解释,孙华氏也没有多问。只是每当进步工人、党员们到孙家开会,都会看到孙华氏提着菜篮上街把风放哨,默默守卫秘密会议。

2.jpg

孙华氏

  1926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前夕,领导此次起义的周恩来在孙家暂居。周恩来离开上海时,孙津川负责联络转移,孙华氏为周恩来换上铁路工人装扮,前往黄浦江码头。

  孙华氏将周恩来安全送达江岸,目送庞大的江轮鸣笛扬帆,驶向武汉。她知道,儿子毕生的理想,应在那江涛奔腾的远方。

  分梨,分离

  然而,1928年10月6日清晨,雨花台,孙华氏失去了她的长子。

  当年3月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孙津川,于7月初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长乐路江苏省特别法庭看守所和瞻园路首都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为防止更多同志落入敌人陷阱,孙津川设法送信,制止了外界的营救行动。

  一次,孙华氏探监,给孙津川带来了几只梨。遍体鳞伤的孙津川从母亲手上接过他最爱吃的梨,咬开一只梨,吃了一半,用手指甲在另外半个梨子上刻了一个五角星递给母亲,表达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

  分梨,分离,孙华氏泣不成声。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有1519名,孙津川是其中之一。

  孙津川就义后,遗体被国民党士兵塞进一口由薄板拼凑的所谓棺材里。

  孙华氏赶至刑场时,棺材并未钉上。身为母亲的她掀开盖板,抱起满身血污的儿子,用衣襟擦拭他额角逐渐干涸的血迹,一言不发。

  “孙妈妈,孙先生不该葬在这里!”市民们内心忿忿,自发前往中华门城堡后方的棺材铺。

  老板了解情况后,只说一句:挑好的抬走,不要钱。

  收殓后,众人抬棺至宝灵庵。

  “津川的战友回来了”

  之后,孙华氏一直守在南京城,守在孙津川战斗过的地方。

  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党溃逃,人民解放军渡江入城。

  当晚,年逾七旬的孙华氏坐在家中,13岁的孙女孙以智依偎在她身旁,不时向外张望。

  这一天,孙华氏已盼了21年。

  “津川的战友回来了!”

  那天晚上,是孙以智第一次听奶奶讲大伯的事迹。“之前父亲带我去宝灵庵后山祭拜,我不知道自己去祭拜的是谁。大伯的故事,还是南京解放4月23日当晚奶奶告诉我的。革命是什么,共产党又是什么,奶奶都不清楚,但她相信,大伯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无论如何,她都会支持。”

4.jpg

孙华氏与次子孙晴川(图中戴帽者一家的合影

  1950年2月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等社会各界代表500余人赴雨花台公祭革命先烈。

  那年清明,14岁的孙以智作为孙津川的侄女,在南京各界人民代表凭吊雨花台烈士大会上第一次宣讲伯父的事迹。

  孙华氏在台下,静静聆听。

  参考资料

  《孙津川传》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