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松涛:亲历南京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发布时间:2020-11-15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不仅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的主权,更是国家精神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启动广场中央旗杆下的电动升旗装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中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就在第二天,南京城也举行了第一次国旗升旗典礼。10月2日清晨6时,市信号台发出信号,南京全城鞭炮齐鸣,国旗冉冉升起。随后,南京50万军民举行了盛大游行。

南京市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jpg

1949年10月2日,南京市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他在市委机关升旗仪式上发言

10月2日这天,南京城除了在主会场新街口广场举行升旗典礼外,南京市委机关也举行了升旗仪式。

那时,南京市委机关设在“AB大楼”(今天的北京西路华东饭店),B楼楼顶平台有五六米高的一根旗杆。

清晨5时半,全机关200多人齐聚在B楼屋顶的水泥平台上。这时天还未大亮,又有薄雾,只能大体看见人形,看不清面容,但参加升旗仪式的人都能感觉到个个精神抖擞、情绪振奋。

寿松涛.png

寿松涛

升旗仪式上,遵照机关党委的安排,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寿松涛发表了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升上南京的天空,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的国旗,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可以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们的五星红旗是烈士们无数热血染成的……今后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国旗,要像维护国家的尊严一样来维护国旗的尊严。我们要用鲜血、用生命来保卫国旗!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寿松涛发自肺腑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接着举行升旗,大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昂扬的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地升向杆顶。紧接着,现场的同志又连续高唱了《你是灯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几首歌。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寿松涛深情地凝视着空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它迎着晨风,飒飒作响,内心波涛汹涌。他为新生的中国感到骄傲,为新生的南京城感到自豪。

他曾参与筹办《新华日报》

寿松涛的故乡在浙江诸暨。1917年秋,17岁的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进步书刊的影响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还参加了著名的“一师风潮”。1924年冬,寿松涛回到诸暨,在乐安小学任教,常与中共党员钟子逸、何赤华等探讨中国社会问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6年1月,寿松涛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冬天,他同钟子逸等在国民党诸暨县党部内成立了中共诸暨城区支部。1928年初,中共诸暨县委调整,寿松涛当选为县委书记。1930年4月,党领导的诸暨农民暴动失败后,寿松涛辗转流亡上海、广州、香港、淮阴等地。

1937年6月,杨虎城将军支持的进步报纸《西北文化日报》急需一名发行主任,组织上派寿松涛前去。在《西北文化日报》工作了两三个月之后,他的同乡、共产党员钱之光从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来信,要他速到南京,另有任务。到南京后,寿松涛被分配去筹办《新华日报》,并担任经理部负责人。当时,《新华日报》编辑部的负责人是潘梓年。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对寿松涛下过通缉令,在筹办《新华日报》期间,寿松涛和钱之光商量,把名字改成了“寿乐成”。《新华日报》筹办了一两个月,即将出版时,因战局发生变化,上级决定将《新华日报》转移至武汉筹办出版,并派寿松涛负责押运一批报社物资回西安,再去武汉办事处工作。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jpg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

虽然寿松涛筹办《新华日报》时间不长,这段经历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1937年冬天,组织调他去延安学习。1938年初,寿松涛进入抗大第四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学习,不久即随队从延安开往瓦窑堡。他一入队,同志们了解他是从新华日报社来的,就选他为队上的墙报委员。

南京解放后,寿松涛历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交通厅长等职。1953年夏,他调任华东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两年后,学院迁往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寿松涛仍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57年10月,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他任校长兼党委第二书记。

1969年1月,69岁的寿松涛在西安病逝。

参考资料:

《松风涛声 寿松涛纪念文集》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