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背后故事 将军领队来自南京

发布时间:2020-10-05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5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格外庄严。

受阅部队指战员佩戴肩章、领章、军衔,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英姿豪迈。

这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

其中,南京军事学院方队是阅兵第一方队,领队刘子云三天前刚刚被授予少将军衔,以将军领队的身份率队受阅。

这也是国庆阅兵中第一次出现将军领队,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崭新风貌。

image001.jpg

彭德怀元帅乘检阅车检阅陆海空军受阅部队

image003.jpg

由将军担任领队的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南京军事学院学员组成阅兵第一方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每逢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展示我国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国家的强盛。

而南京军事学院阅兵方队,就是阅兵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1951年,成立不久的南京军事学院奉令选派高级干部学员,组成阅兵方队,走在阅兵部队的前列,展示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高级干部的风采。

于是,参加阅兵的学员在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都要进行长达半年的严格训练。4月到6月,受阅学员在学院操场上练队列、站军姿、拔正步(指正步走的分解动作);7月初,学员们乘坐专列从南京前往北京,在天坛公园进行强化训练,直到完成国庆阅兵任务。

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的人民解放军将以崭新的军容亮相国庆阅兵式。

为了迎接这次特殊的阅兵,南京军事学院党委决定,受阅任务由基本系第三期担任,学员都是师团干部,带队受阅任务则交给基本系代主任刘子云。

此前,刘子云参与了4次国庆阅兵,并3次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方队领队。

烈日下,他们在天坛公园进行阅兵训练

1955年7月初,200多名南京军事学院学员乘坐专列,从南京浦口出发前往北京,进驻天坛公园的古柏树林,搭设帐篷,建立训练营地。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随着训练营地响起嘹亮的军号,学员们开始一天的强化训练。

在天坛公园的祈年殿通往圜丘的大道上,画有每步75厘米的白线。夏日炎炎,学员们身穿背心和短裤,在这里背着双手拔正步。大家将小腿踢出,脚尖绷直离地20厘米,一动不动……从分解到连贯,从单兵到队列,从静止到行进,一遍一遍,反复训练。还有专人用尺子测量每一次的摆臂幅度、踢腿高度和步伐距离,用秒表掐算每分钟114步的行进速度,直到练得一丝不差、一秒不差。

原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三期一班一组组长刘长明记得,当时每天至少训练6个小时,每个人的腿都练肿了,脚也磨破了。领队刘子云的脚后跟长有骨刺,每次落地都会引起一阵疼痛。

“但同志们的精神都很饱满,都觉得任务光荣,能接受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检阅,是一生难得的机会。”

盛夏酷暑,刘子云带着基本系第三期学员一直在天坛公园操练,直到9月底。

军衔制后首次阅兵,天安门广场展风貌

1955年10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格外庄严。东长安街旁,身穿军服、佩戴军衔的受阅官兵军容威严,列队待阅。

三天前,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刘子云从周恩来手中接过授予少将军衔的命令。他也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担任国庆阅兵的领队将军,向全世界宣告人民解放军已结束“有军无将”的历史。

而全军正式授衔前,为了在1955年的国庆阅兵中展示人民解放军的雄姿,中央军委决定,受阅方队中级别最高、走在最前面的南京军事学院方队临时佩戴军衔。

也因此,国庆当天,除了身穿将军礼服的刘子云,方队其他学员身上的军服并不是自己的。

“身穿新制的天蓝色礼服,第一次佩戴军衔,同志们的心情格外兴奋……当时我们基本系的学员都在30岁左右,一些观礼的外宾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校级军官都这么年轻。”刘长明后来回忆道。

阅兵分列式开始后,刘子云作为担任国庆阅兵的领队将军,向着宽阔的长安街迈出第一步,引导着八一军旗和方队以崭新军容通过天安门前。

与此同时,刘子云在南京的夫人和孩子围在收音机旁,听着播音员激昂的声音:走在前面的方队是我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的队伍,带队的是身经百战的刘子云将军……

参考来源:《开国将军画传 第4辑 刘子云画传》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