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 她把青春献给“夕阳”

发布时间:2020-09-2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有事找红兰”,这是南京江宁禄口敬老院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红兰是谁?顺着人们手指的方向,你会看见这样一位老人——个子不高,衣着朴素,一头短发,干练十足,正是禄口敬老院院长王红兰。

1986年,33岁的王红兰来到禄口敬老院,挑起院长的重担,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王红兰.jpg

王红兰

院长·党员

“小时候,妈妈给我的记忆是模糊的。”女儿潘静的印象里,王红兰总是很晚回家,每年过年时,也不陪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晚回家”的王红兰,在陪着另一群“家人”。

1986年,33岁的王红兰被组织安排到禄口敬老院担任院长。那时,敬老院只有两间旧瓦房,条件艰苦,伺候老人又脏又累,待遇不高。

有人劝王红兰“闹闹情绪”,也许会换个更好的岗位。王红兰摇摇头:“我是党员,就应该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以后我就是他们的‘女儿’。”

就这样,王红兰坚守在敬老院的岗位上,把青春献给“夕阳”。

禄口敬老院老人多,身体状况各有差异,很多还患有聋、哑、瘸等残疾。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王红兰带着生活必需品住进敬老院,终日与老人相伴。

王红兰总说,人都会老,人老了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敬老院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位老人过好晚年。

她总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影响院内工作人员,要善待老人像善待自己亲人一样,想老人所想,乐老人所乐,成为住院老人们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寄托。“有事找红兰”,这在敬老院几乎成了老人们的口头禅。

2005年,本该退休的王红兰,“被迫”继续在院长岗位上发挥余热。

那是春节前的一天,敬老院门口,一群老人紧紧围住已50出头、即将退休的王红兰。

“王院长,不能走!我们离不开你!我们还要你当院长!求你了!”老人们有的抓着她的手,有的按住她的行李,有的像孩子一般呜咽起来。

看着老人们挽留的眼神,王红兰心中一软,决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继续留下超龄“服役”。

女儿·妈妈

老人们舍不得王红兰退休,是因为她“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每天早晨,王红兰总会挨个到老人们房间转转。“张妈妈,昨晚睡得怎么样啊?头还晕啵?”唠唠嗑,开开玩笑,沉寂了一夜的房间,也就热闹了起来。

对院内生病的老人,王红兰安排专人陪护、喂水、喂药,给他们洗澡、梳头,直到老人康复。

有位叫董成吉的老人口腔病十分严重,到口腔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王红兰和会计两人连续冒着酷暑、雷电恶劣天气,陪老人跑了四趟。主治医师感动地称赞:“你真是位好干部!”同病房一名病友羡慕地对老人说:“王院长真比你亲闺女还有孝心!”

王红兰总是不分昼夜看护老人,深夜送医也是常有的事。有位老人经过连夜抢救转危为安,对王红兰说:“是王院长把我‘留’了下来,现在生活这么好,我一定要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00岁。”

“这是我最感动、最欣慰的时候。”王红兰说。

值得一提的是,王红兰不仅给老人们当“女儿”,还给孤儿们当“妈妈”。

每年,敬老院都会收住一些孤残儿童。王红兰细致入微地关注着每个孩子。一次,一个男孩突然肚子发胀、疼痛难熬,王红兰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就送城里大医院。孩子得了肠梗阻,由于送医及时,得以转危为安。

从青丝到白发,王红兰在禄口敬老院一干就是30多年。“我割舍不下与老人们的感情。只要他们需要,我就在这个岗位上坚守。”

王红兰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jpg

王红兰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爱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孝星、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王红兰谦虚地说:“我只是在传递党给老百姓的温暖,与此同时,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温暖。”

参考资料: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