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武器杀鬼子 终身隐瞒红色身份

发布时间:2020-08-22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畔的双桥门,曾矗立着一排排整齐的住宅楼,名为直卿村,是南京晨光机器厂职工家属的宿舍区。

提起“直卿”这一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说到金陵兵工厂(晨光机器厂前身厂长李承干。

李承干,字直卿,1931年担任金陵兵工厂厂长,此时的兵工厂因军阀混战、国民政府管理不善奄奄一息。在李承干的锐意革新之下,兵工厂焕发了生机,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兵工厂,他也被人们认为是抗战时期生产军火武器的第一大功臣。

李承干

工厂西迁,成为军工生产骨干

李承干出生在湖南长沙,18岁时远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回国参军,但在参军的过程中,他感受到“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图强”,便再赴日本直至1917年学成归国。

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以后,李承干来到金陵机器局任工务科长,次年金陵机器局更名为金陵兵工厂。当时兵工厂经费短绌,设备简陋,许多零部件和重要材料都依赖国外进口。

在他升任厂长后,当即整顿厂纪,改革管理。短短几年时间,工厂职工由几百人增至两千多人,年产24式重机枪600余挺、迫击炮480门,一跃成为国防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

1935年的金陵兵工厂大门

1937年,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重庆是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而生产武器弹药的兵工厂更是轰炸的重中之重。为了激励职工,李承干请来日本留学时的好友郭沫若为兵工厂作了一首厂歌:“……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志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

在敌机空袭的日日夜夜里,歌声鼓舞着工人为前方赶造枪炮弹药。从1938年至抗战胜利,兵工厂生产步枪近30万支、迫击炮7000多门、轻重机枪2万多挺,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武器。

三递辞呈,拒绝加入国民党

李承干一生没有结婚。初到重庆时,曾有热心人要为他作媒,他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婉拒。这样一个全身心扑在兵工事业上的人,却连续三次递交辞呈,要求辞去厂长职务。

当时,各兵工厂都奉命成立国民党党部,根据规定,全体职员都必须加入国民党,否则就要免职。李承干一向不满国民党党同伐异的行径,更痛恨其官场的腐败现象,宁可不当厂长也不愿加入,因此三递辞呈以示决心。

国民党元老张继是李承干中学时的老师,几次出面挽留,但李承干心意已决,始终不改初衷。最终,国民党当局立了个变通的规定:“技术人员应笃信三民主义,不必一定入党。”

图片3.jpg

李承干在重庆

李承干对外坚称自己是无党派人士,但一直暗中掩护地下党。当国民党特务组织查到工厂内有地下党时,李承干就借故将地下党员开除,以逃避国民党的追捕。

有时,特务还会因为工厂职工订阅《新华日报》找上李承干,要求他出面阻止。李承干就说:“《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都在出版,做厂长的怎么能干涉职工订什么报、不订什么报呢?”

1945年,董必武从重庆返回延安,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会上介绍大后方的情况时,还特意提到了李承干:“国统区还是有好人的,李承干就是一个。”

死后揭秘,厂长的另一重身份

抗战胜利后,李承干以为战云就此消散,主张努力发展科学,尤其着重研究国防科学,把武器制造的学术研究寄寓于各种工业之中。

但随着国民党掀起内战,日益恶化的局势很快打破了他的美好憧憬。他在《敬告本厂同人》书信中说:“奈胜利已将一年,仍是荆榛遍地,满目疮痍。前顾茫茫,识者忧之……”

1947年,李承干正式辞去厂长职务。离开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两只装着衣服和书籍的旧箱子。在以兵工署副署长的身份前往美国考察期间,李承干接受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侯德榜的聘请,回国后到该公司任协理兼铔厂厂长,彻底告别了他为之奋斗20多年的兵工界。

1949年初,周恩来派人在上海、南京一带寻找李承干,并指示:“找到了要保护他,如果他愿意,护送他到解放区来。”此时的李承干,正与工厂职工一起开展护厂保产斗争,最终迎来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李承干出任国家计量局局长,1959年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李维汉向党史资料征集小组透露了李承干的另一重身份——早在抗战时期,李承干就已加入共产党。

作为一位秘密党员,他选择了终身不公开自己的政治身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