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位“大”劳模

发布时间:2020-08-2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我身为国营商场的营业员,又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义务,没有向党和人民索取的权利。”

这是张霓入党后交给组织的一封决心书上的话。她几十年如一日,在人民商场(今中央商场)三尺柜台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赞誉,由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南京市劳模、江苏省劳模、全国劳模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张霓向顾客介绍商品.jpg

张霓向顾客介绍商品

对顾客,有真挚的爱

在一次学习前线英模的会议上,一名职工问张霓:“党员站柜台怎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形象?”

张霓回答:“战士守阵地,营业员站柜台,都是战场。不同的是,战士面对入侵的敌人需要刻骨的恨;营业员接待八方顾客需要深情的爱,满腔热血接待每一位顾客。”

让顾客进门舒心、买得称心、回去放心,是张霓工作的座右铭。

20世纪70年代,张霓在人民商场针织品部柜台服务.jpg

20世纪70年代,张霓在人民商场(今中央商场)针织品部柜台服务

张霓刚参加工作时,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短缺,尤其是她所在的针织品柜台,卖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商场职工端的是铁饭碗,拿的是死工资,这些助长了不少营业员不注重服务质量、不认真对待顾客的风气。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顾客和营业员之间产生矛盾和误解,成了商业服务行业存在的普遍现象。

看到这样的情况,张霓不断问自己,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张霓觉得改变现状得从自己做起。每次上岗,她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愿望和需求。

当一名男青年想帮远方的女友挑选上衣时,张霓仔细询问女方身高、肤色、体型、职业、性格和爱好,然后帮他选了一件时装,男青年连连称赞:“你真是顾客的好参谋。”

一位伤残军人坐着轮椅来到柜台,想要做一套特制衣裤,张霓毫不犹豫地揽下了这项份外的工作,将订做好的衣服送到顾客家里。伤残军人捧着衣服十分感动:“值得了,值得了。我在前线的血没有白流,人民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在张霓的影响下,中央商场营业员的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后来,大家又适时推出“顾客是上帝”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当时是个比较新的观念,体现了一种尊重顾客、善待顾客的意识。

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

有人把站柜台看作是“机械的简单劳动”,而张霓却认为它是“架设人类幸福之桥”的重要工作。

她常说,咱们经营380多种不同特点的商品,每天接待几千名性格、爱好、素质各异的顾客,想要让每位顾客实现选购的愿望,离不开营业员的媒介作用,更需要党员发挥技术攻关作用。

为此,张霓做出了艰苦的探索。

张霓为顾客服务.jpg

张霓为顾客服务

张霓首先把熟悉服装质地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她利用去工厂提货和工厂来人送货的机会,了解生产工艺和即将投放市场的产品质量情况,并把销售信息向厂家反馈。

除此之外,张霓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市场行情简报,定时收看、收听电视广播中的节目,把握服装市场的动态和顾客的穿着愿望。

正是由于对销售的服装知情懂行,张霓每个月的成交率和销售额总是居小组前列。

张霓还把摸索服务规律作为提高服务技术的关键。她在柜台上留心观察,仔细琢磨营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摸索出了“看举止定来意、看装扮定爱好、看视线定商品、看对象定接待”的服务方法。

张霓把研究顾客的心理当做技术攻关的难点。1987年,人民商场(今中央商场)成立了消费者心理研究会,张霓二话不说报了名。从此以后,她就像着了迷似的,经常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刊,与大家一道分析顾客心理,整理了三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随着技术攻关不断深入,张霓感到自己现有的文化水平难以跟上日益发展的形势。于是,她下决心报考了企业管理大专班。

对于张霓的行为,旁人难以理解,问她吃这份苦图什么。她的回答简单利索:“不图名,不图利,只图提高技术,拓宽知识。我总不能抱着老本吃到退休吧?”

时代在发展,张霓认为,要把人民商场(今中央商场多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做法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真心为顾客服务,用真情回报社会,用真心赢得顾客。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