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不朽 传唱“铁军”之声

发布时间:2020-08-01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战争年代,歌曲赋予的精神力量尤显珍贵。

  抗战时期,战斗在南京周边的新四军,便传唱着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动听、鼓舞军心士气的优秀歌曲。

  时至今日,这些穿过炮火连天的岁月、见证了金戈铁马的军歌,依旧深远嘹亮。

  《新四军军歌》凝聚军魂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39年,《新四军军歌》在炮火与硝烟中诞生,高昂雄伟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

  《新四军军歌》的歌词由陈毅、项英、袁国平等新四军高级将领集体创作,由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作曲家何士德谱曲。

  何士德深感责任重大,三易其稿。在最后一稿的结尾处,他用“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和“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来表现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抗击精神和争取胜利的决心与信心,而且反复三遍,一次比一次高昂。

1939年6月15日《抗敌》杂志第4号刊登的《新四军军歌》.jpg

1939年6月15日《抗敌》杂志第4号刊登的《新四军军歌》

  一位采访过新四军的德国记者汉斯·希伯曾写道:“我在这里听到一支非常流行的歌曲,其中唱道:‘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在敌后的长江下游流域,没有再比这句响亮的歌词更受欢迎的了:‘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军旅音乐史专家李诗源教授认为,《新四军军歌》“表现出了新四军的泱泱雄风,塑造出新四军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新四军的万丈豪情,激发了新四军的战斗意志,伴随着新四军征战的步履,传遍大江南北,鼓舞新四军及华中抗日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石臼渔歌》颂赞美丽家乡

1943年的春天,新四军第一师师部巡视团去苏南新四军第十六旅部队了解工作,孙海云当时是巡视团的团员。

一天晚上,巡视团随部队偷渡长江,越过了敌人的宁沪铁路封锁线,辗转来到了高淳、溧阳地区,住在石臼湖边的老百姓家里。

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中午,孙海云和几位战友来到石臼湖畔。只见天水相接,茫茫一片。春风吹拂着湖边的青草,湖面荡起了层层波浪,成群的野鸭振翅飞翔,无数的渔帆排列成行,好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

石臼湖是苏南人民美丽的家乡,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难的岁月,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破坏我们的敌后根据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孙海云和战友们坚信,总有一天会把敌人统统打倒,过上自由的生活, 唱起幸福的歌儿。

触景生情,情不可抑,孙海云不禁顺手拣起湖边的贝壳,在沙滩上一气写下了一首《石臼渔歌》的歌词。一两天后,即由涂克谱了曲。涂克当时是在部队做文艺工作,既擅长美术,又善于作曲。

从此,“天苍苍,水茫茫,石臼湖上是家乡”的歌声便很快地在部队和当地群众中流传开了。

一次,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六团召开干部会议,在与会同志的要求下,涂克和孙海云合唱了这首歌。后来,在部队集合或开会时,经常唱这首歌。

00.png

《石臼渔歌》

  《茉莉花》 温暖抗战岁月

  1942年冬天,时值抗战相持阶段,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时年14岁的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一名小战士。那时,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剧团的团员们晚上演戏宣传,白天走村串户,向人民大众学习民间艺术。

  在随剧团来到江苏的六合、仪征一带时,何仿在金牛湖畔偶遇一位民间艺人,不仅会吹拉弹唱,而且满腹的民歌小调。

  飘着雨雪的冬日,一间茅草屋内,这位30多岁、身材瘦长的民间艺人热情地接待了何仿。艺人穿着破棉袄,戴着破毡帽,从墙上取下胡琴,娴熟地校好琴弦后,便边拉胡琴、边用模仿女声的高八度假嗓音唱起《鲜花调》。

  何仿很快就被这首婉转悠扬、优美动听的民歌深深吸引住了,如获至宝的他当场学唱起来,并一句句地记下了曲谱和歌词。

  从此,旋律优美的《鲜花调》在新四军的队伍中传唱开来,鼓舞了士气,温暖了艰苦的抗战岁月。

0cc19ef94337fe2_size121_w550_h364.jpg

1957年,前线歌舞团表演女声小合唱《茉莉花》

  新中国成立后,何仿将《鲜花调》加工整理成为《茉莉花》。原歌词中带有封建色彩的“奴”字改成了“我”,歌词中三种花改成一种花,曲调上加入了一些转音和拖腔,使歌曲更加悠扬婉转,有余音绕梁之感。

  很快,《茉莉花》在全国传唱开来,并最终走出国门,“香飘四海”。

  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人们都听到了《茉莉花》的旋律。

  从乡间民歌到世界名曲,如今的《茉莉花》,已成为一张中国文化的靓丽名片。

  沉烽静柝,军歌依旧嘹亮。一首首或凝聚军魂、或展现军威,抑或鼓舞士气的军中歌曲,成为刻录在人们心底的不朽音符!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