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桶” 功不可没的情报英雄

发布时间:2020-05-0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在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红色特工: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与李克农、钱壮飞、潘汉年等红色隐秘战线上的著名人物关系密切;他曾三次被敌人逮捕坐牢,但却一贯勇敢、坚定、机智、沉着地应对一切,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他曾获取国民党百万大军将对红军进行“围剿”的“铁桶计划”,使红军躲过重大危机,并直接促成了红军从瑞金撤离,开始长征。

那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卢子江、卢育生、卢涛、周至堃、周育生……这些都是他的化名。

他的本名叫卢志英。

卢志英.jpg

卢志英

革命伉俪,潜伏生涯

卢志英生于1906年,山东昌邑人。幼年时读过私塾,后转入昌邑县乙种蚕桑高级小学读书,终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为了生计,16岁的时候卢志英告别父母,到东北闯荡谋生。

他先是考入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毕业后分配到奉系东北军。他随军转战,饱尝困苦,目睹人间忧患,心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愤恨。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吸引着他。卢志英毅然脱离军阀部队,只身南下,寻求革命真理。1925年,卢志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卢志英奉命去甘肃开展军运工作。他先后在国民军任上尉参谋、营长、师参谋主任等职。

卢志英和妻子张育民合影.jpg

卢志英和妻子张育民合影

为响应北伐,他率领第一营骑兵起义,沿着黄河向南进发,后遭追兵袭击,在左腿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带着一些士兵杀出重围。是年秋,卢志英不避艰险,在驻军中策动士兵起义,不幸被捕。后经西安“清共”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员、蒲城县小学女教师张育民机智相救,得以越狱逃生。

不久,卢志英、张育民先后来到北平,相同的信仰和患难与共的经历,让卢志英和张育民走到一起,结为夫妻。结婚时,这对革命伉俪收到一份珍贵礼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赠送的绣着“伍、邓”二字的一对粉红色鸳鸯枕套。

1930年,周恩来将卢志英从北京调到上海中央特科,继续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此后,在周恩来、李克农的直接领导下,卢志英在京、沪、杭之间往来穿梭,先后建立了几十个秘密联系点。

“九·一八”事变后,为争取杨虎城将军反蒋抗日,卢志英被派到西北军杨虎城所部,任西安绥靖公署少校参谋兼教导队队长,开展军运、统战工作。

卢志英与妻儿合影.jpg

卢志英与妻儿合影

1932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派卢志英到南京,接替已经暴露身份的特派员王世英的工作。卢志英化名卢宗江,依靠组织,积极活动,为开展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争取国民党中央委员王昆仑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走漏风声而被捕入狱。

这是卢志英第二次被捕入狱。在监狱中,敌人对他严刑逼供,甚至用打气筒往他肚子里打气,但他志坚如钢,没有吐露党的任何机密。

因未暴露真实身份,卢志英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打破“铁桶”,功不可没

1934年夏,党组织派卢志英夫妇到江西做地下情报工作。

卢志英化名卢育生,打入国民党江西赣北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司令部,任上校参谋主任兼清乡委员长。

卢志英一方面争取思想进步、同情革命的莫雄司令,另一方面利用特务头子康泽的关系接近“剿共”总司令陈诚,陆续将一些中共党员安插在国民党的特务机关。短短三个月,便建立起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军事情报网和以中共地下党员为骨干的“剿共司令部”。

莫雄.jpg

莫雄

“卢志英给我的影响最深,他遇事冷静、思维缜密,而且点子多……他知识渊博,不仅军事方面,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似乎无一不晓。我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接受了他的革命启蒙。他向我介绍了几个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并热情地讴歌苏联的十月革命和以后的发展壮大。他讲中国以后要强大,就要推翻法西斯专制主义的蒋介石政权,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当他谈到这些时,总是眉飞色舞,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洋溢于眉宇之间。”莫雄回忆卢志英时曾这样评介他。

1934年9月,蒋军在庐山召开会议,莫雄也参加了。在会上,他获知了一个绝密的军事计划,即“铁桶围剿”: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调集150万大军,围绕瑞金形成一个150公里的包围圈,各部队四路包围瑞金,稳步推进,歼灭苏区红军。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莫雄将庐山会议上制订的“铁桶计划”交给了卢志英、项与年等同志。

文件拿到后,卢志英、刘哑佛和项与年先迅速将其中的要点以特急电报发往瑞金,接着连夜用密写药水把情报上的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进攻计划、指挥机构设置等要点逐一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直到天亮才将整个“铁桶计划”密写完毕。

1956年,项与年(左)与莫雄重逢时合影.jpg

1956年,项与年(左)与莫雄重逢时合影

最终,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由项与年假扮成乞丐混过敌人关卡,送到瑞金交到周恩来手里。

拿到这份计划后,党中央对这份绝密情报极为重视。此时,国民党围剿部队已深入中央苏区腹地,形势十分危急。

1934年10月10日,中央按“铁桶计划”的提示发布了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中央红军赶在敌人包围最后合拢之前,奇迹般成功地跳了出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率中央红军浴血奋战,突出敌人合围,巧妙摆脱了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对李克农说:“红军得以生存,卢志英同志功不可没啊!”

风云际会,巧妙斡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卢志英被调回上海,组建上海地下抗日军事情报网。

卢志英利用会日语的有利条件,取得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的信任。接着在提篮桥监狱对面开设起沪丰面包厂。面包厂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国际难民的口粮,实际上厂里送面包的工人是地下党员,专门搜集虹口一带的军事情报。

上海市长阳路226弄沪丰面包厂旧址.png

上海市长阳路226弄沪丰面包厂旧址

卢志英还通过朋友在“大世界”等闹市区开设大中华咖啡馆、唐拾义药厂、金龙三轮车制造厂,作为秘密联络站,搜集日军情报。

他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和日伪军警、特务机关拉关系,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取各种情报,同时利用他们掩护自己,为抗日根据地运送物资。

1942年,卢志英以富商老板的身份作掩护,和张育民一起开着汽车为根据地运送手枪。粟裕三次过长江,他两次提供日军情报,并运送大量军需物资,包括制造迫击炮的无缝钢管,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根据地的建设。

为了笼络保岛,卢志英在他的咖啡馆里搞了一个“献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卢志英得知保岛酷爱中国丝弦,便投其所好,将献艺会直接改为弦琴共赏会。一次,保岛走上台来,盘坐在古筝前弹奏了一首曲子。曲罢,卢志英“恳求”保岛与他共和一曲。保岛点头答应,于是点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保岛弹古筝、卢志英拉二胡,两人就这样演奏了起来。

此后,卢志英经常拿着二胡出入保岛官邸,与保岛切磋琴艺。就这样,卢志英成为保岛难得的“知音”和“挚友”。

卢志英用金钱迷住了这位“知音” ,向保岛“求职”,顺利打入了海军情报部,进入日伪特务机关后,卢志英慢慢地打进核心部门,经他的手,新四军源源不断地得到了所需的情报、物资……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国民党接收上海,迅速开展“肃奸活动”,成立了“肃委会”,表面上要清除“日奸”,实际上企图铲除共产党。

卢志英无意中得知上海国民党“肃委会”副主任竟是赣北特务头子康泽的副官郑少石。当年卢志英曾帮助康泽铲除悍匪,成为康泽的座上宾之后,郑少石与卢志英关系不错。卢志英立刻联系上他,请他帮助自己和其他“兄弟”在国民党内谋职。于是,沪东敌特情报机关、警察局里,从科长、行动组长、机要员到秘书,都有了共产党员。

卢志英被捕后,特务到他家搜查,撕破了这件衣服的背缝,企图从中找到中共文件.jpg

卢志英被捕后,特务到他家搜查,撕破了这件衣服的背缝,企图从中找到中共文件

1947年3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卢志英在上海第三次被捕。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喜过望,他一方面犒赏中统局上海办事处400两黄金,一方面指示中统局正副局长亲自出马,时而酷刑相加,时而以高官厚禄诱惑,卢志英都不为所动。

1948年12月27日,卢志英被国民党特务打昏后装入麻袋,秘密活埋于雨花台前的山坡上,年仅43岁。

卢志英与儿子卢大容合影.jpg

卢志英与儿子卢大容合影

卢大容所作《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jpg

卢大容所作《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卢志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号烈士证书;上世纪50年代编辑的印数甚大的《革命烈士诗抄》(续编)亦收有卢志英的4首诗作;1954年卢大容写了一本《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激起了广大青少年对卢志英烈士的无比崇敬;在南京,成立了卢志英红领巾中队……

英雄,人民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