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造武器 他为军工献终生

发布时间:2020-02-0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4年,新四军二师兵工厂里来了个16岁的小伙,一心想参军,却因年龄不符被拒绝。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日,学过木匠活的他闲来无事,将兵工厂损坏的木箱全部修好了,这事恰巧被兵工厂的参谋长知晓。

参谋长当即打电话给军工部工务科:“这里有一个小伙子会做木匠活你要不要?”电话那头连说三个要。

小伙芦文佐的军工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1949 年 4 月芦文佐渡江进南京时所照

初入军工部

进入军工部后,芦文佐如愿换上了军装。但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困难迎面而来。

模型班对木工的精准度要求很高,而芦文佐却连尺子都不会用,更不要说看懂工程图。

一番热情消散之际,工务科长吴运铎成为他的引路人。

吴运铎

从画图铅笔怎么削,到模型如何设计,吴运铎事无巨细,耐心教导。芦文佐牢记下每一个操作步骤,快速成长起来。

但成为军工人并没有这么简单,当时的兵工设备简陋,人们缺乏经验,难免出现意外,芦文佐就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军工部急需生产一批水雷封锁淮河,阻挡敌人进出。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将原有的地雷改制成水雷,改制地点就在试验室内。

当时的芦文佐有一只木模要做,刚吃完中饭,就准备去试验室拿图纸赶班。经过伙房时,炊事班长叫住了他,将围裙里的锅巴往他口袋里揣。正是这一耽搁,让芦文佐躲过一难。

就在他离试验室不到十米之时,一声巨响,试验室内一片混乱。工人在改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地雷爆炸,一人当场牺牲,六七人被炸成重伤送往医院抢救。

正是军工人的不畏艰险,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军工部成立的几年时间里,生产的武器弹药除了满足二师外,还多次支援兄弟部队,对抗战胜利做出特别贡献。凭借着吴运铎设计的炸药包,新四军在南京城周边几个月时间连续五次炸毁日军列车。

新四军在南京附近炸毁的日本军车

火线光荣入党

1946年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定》,调动军队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

军工部转移后分为两路,芦文佐所在这一路与四师军工厂合并,迅速恢复军工生产。

当时,除了各种迫击炮弹及地雷,手榴弹最为吃紧。厂里只有一台木车床,会使用的人连同芦文佐在内只有两人。木柄制作速度跟不上,手榴弹的生产进度就大大受到限制。

前方战士与敌人拼命,后方就与车床拼命。两人以厂为家,吃住在车间,每天两班倒,人休车不休。芦文佐的手被钻头划伤,也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继续投入生产。

一日,芦文佐刚从木车床上换下来,车间主任就将他叫到了宿舍。早前,芦文佐就申请入党,如今年龄已满足党章规定,根据他的表现,党支部决定发展他入党。

就这样,芦文佐在火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接管南京到入朝参战

南京解放后,三野接管六〇兵工厂,芦文佐任三野军械总厂团总支部书记。

1950 年 4 月 25 日,芦文佐(前排左一)参加后勤第一届青年工作会议

厂里当时有500多名职工,却只有寥寥几名中共党员。为了加强工厂政治工作,作为青年党员,芦文佐加入工厂基层建团工作中。从炎暑到飞雪,从住区到家庭,经过大量的工作,先后发展 160 多名团员,成立11个团支部和团总支委员会。

为了支援二野进军大西南、三野解放台湾,工厂的生产任务颇重。团里组织了青年团员在生产中开展技术革新比赛,通过改进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952 年在志愿军第二分部修械厂和俱乐部主任潘树森(右)合影

1952年,芦文佐带队入朝,负责修械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有自建俱乐部时的欢声笑语,也有躲在弹坑里的彻夜未眠,不变的是芦文佐对军工事业的一片赤胆。

抗美援朝胜利后,芦文佐回到国内,一直在军工系统工作,离休后仍继续从事党务工作。他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没有离开军工。”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