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正义之声 三烈士血染《文萃》

发布时间:2019-12-27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抗战胜利后,一份名为《文萃》的进步刊物,悄然出现在上海地区。

刊物朴素而单薄,但文风却尖锐泼辣,揭露与抨击国民党的反动政策,由此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命令中统局彻查到底。

1948年12月27日,《文萃》主编陈子涛等人牺牲在雨花台。

雨花台埋葬着《文萃》烈士的知名烈士墓

《文萃》周刊传正义之声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内各类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文萃》就是其中之一。

《文萃》最初是由几位来自国统区的青年记者在上海创办的民间刊物,1945年10月9日起以周刊的形式发行。

《文萃》创刊号

创刊之初,周刊以选摘重庆、贵阳、昆明、成都等大后方报刊上的文章为主,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最多时,在全国有30多个特约经销处。

随着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文萃》原有的内容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共产党加强对《文萃》的领导,成立相关理事会,《文萃》也改为以刊登特约专稿或作者投稿为主,包括时评、专访、漫画、诗歌等。

由于《文萃》大胆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的真正面目,对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描绘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蒋介石勒令停刊,并对上海各印刷厂进行秘密侦查。

《文萃》不得已转入地下,由刚入党的陈子涛担任主编,编辑部实行流动办公,便于隐藏。原本的周刊变丛刊,封面每期变换,并选择一个醒目的标题作为刊名。

《文萃》丛刊

尽管中统特务日夜寻觅,却始终找不到相关线索。

三烈士慷慨就义

到了1947年6月,风声越来越紧,陈子涛藏在《文萃》编辑骆何民的家中。而另一边,中统派出大批人马到上海大街小巷,搜寻《文萃》的发行员和印刷厂,竟也有了些收获。

陈子涛

骆何民

他们从抓到的发行员的口中,得到了印刷厂的信息。7月21日,印刷厂正装订《文萃》丛刊时,敌人破门而入,将负责发行工作的吴承德等人逮捕。最后一期也就是第十期《文萃》丛刊,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就被全部收缴。

陈子涛在这期的前言里写道:“亲爱的读者们,这本小册子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希望你保藏它,并把它传遍开去……”

吴承德被捕两天后,中统人员暗中跟踪骆何民,并尾随到其住所,将他与隐藏的陈子涛一并抓获。三人受尽酷刑,仍拒绝交代半个字。

1948年4月,陈子涛等人被押往南京,关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内。中统对他们又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终于做了结案处理,将详细报告连同各类证据,用代电的形式一并报送蒋介石核阅。

半个月后,蒋介石的一纸手令下来。12月27日,陈子涛、骆何民牺牲在雨花台,吴承德于1949年在宁波被杀害。

一年后,上海文化新闻界为《文萃》案烈士举行追悼会,讣告称赞《文萃》在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最黑暗时期为千万人民增强了革命信心。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也在后来被人们称为“《文萃》三烈士”

参考资料:《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骆何民传》

                 《文史精华》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