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南京地区新四军活动亲历者说》出版发行
《南京地区新四军活动亲历者说》出版发行
“真心为中国的人——恽代英生平事迹展”走进南京...
为纪念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同志诞辰130周年,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和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指导,建邺区委党史办和常州三杰纪念馆联合举办的“真心为中国的人——恽代英生平事迹展”,即日起至10月17日在市委党校巡展。
南京英烈|谢文锦
1927年4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月儿悄悄地钻进了乌云,星星消失,整个天空象蒙上了一块大黑布,一片漆黑显得凄凉阴森。 一辆汽车亮着前灯,停在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旁。南京市警察局侦缉队队长赵虎臣象幽灵一样,在车前车后吆喝着、嚎叫着。一只只血污斑斑的大麻袋,从车上抬下,"咕咚"、"咕咚"地抛入秦淮河中……
南京英烈|孙津川
孙津川,又名方淦,曾用名孙竞川、孙继生,1895年1月22日生于安徽寿县,父亲早逝。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共产党军队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乃是因为这支军队来自农民,而共产党人则是这支军队的组织者。这些胜利是凭着自觉和才智将中国人民的潜在力量调动起来的结果。”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延安的同志友爱同八路军一样。到处是和蔼可亲,无拘无束,其诚实和坦率很吸引人,使人耳目一新。”
七三一部队的“恶魔兄弟”——南京“荣”字第一六...
电影《731》正在热映。在南京,由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筹建的“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同样是一支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部队。
110年前的今天,一份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刊物在上海...
《新青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革命刊物,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曾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良师益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在《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图片展览中,有一部名为《通往延安之旅》的黑白无声纪录片,由瑞士新闻摄影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拍摄,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初期有关延安的珍贵影像。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而不是靠任何夸夸其谈的政治哲学获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唤起人民内心的希望、信任和爱戴,不是靠空谈大道理而赢得人民对他们事业的支持。”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战争的特殊环境,往往能催生出深厚的情谊。詹姆斯·贝特兰,一位曾采访过多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外国记者,在追踪中国时事、跟随八路军转战华北前线的岁月里,结下了浓浓的“中国情”。他曾非常自豪地说:“我是第一位访问延安的英国人。”
新展速递|《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
在埃德加·斯诺写作《西行漫记》时,身边有一位非常得力的助手,也是他美丽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1937年5月,海伦·福斯特只身奔赴延安,完成了斯诺未完成的采访,亲眼目睹了红军改编场景,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