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江北新区长江边又出现一处新晋网红打卡点。那就是有着“最文艺的火车站”美誉的浦口火车站。100年前,江流滚滚,火车轰鸣,朱自清和父亲在这里留下了文学史上永远的背影。
1908年,曾用名“南京北站”的浦口火车站开始建设,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它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起点站,连接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铁路交通,奠定了南京沟通南北中国交通枢纽的地位。
彼时,南来北往的旅客、学子、商贾为浦口带来了无限生机,不过,随着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浦口火车站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停运。
在没有大桥的年代,需要过江的火车要经由浦口火车站通过轮渡渡江。而南京长江大桥将沪宁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列车可以直接从大桥过江,这一变化也使得浦口火车站作为渡江枢纽的地位逐渐减弱。
到了1985年,历经岁月的洗礼与短暂的沉寂后,浦口火车站更名为“南京北站”,短暂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不仅恢复了部分客运功能,也迎来了站场货运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站场规模的持续扩建。
2004年10月,在最后一班8084次南京北至蚌埠列车缓缓驶出后,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浦口火车站再次结束了它的客运历史。
尽管停办了客运,但是这座百年老站并未被遗忘。浦口火车站不仅是全国唯一的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站,同时也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和南京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符号。
1918年,朱自清从下关码头坐轮渡过长江,在江北的浦口火车站与父亲作别,“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背影》中几句简洁的笔触,透露出了最真挚的父子情感,使得浦口火车站在见证悲欢离合的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文艺底色。
此外,浦口火车站还见证了:
郭沫若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到南昌去寻找革命同志;
运送孙中山先生灵柩的火车经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达浦口火车站,先生的灵柩曾在这里停灵;
共产党员王荷波率领浦口、浦镇铁路工人罢工,声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
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在这里星夜渡江,占领总统府;
巴金与兄长的两次“分别”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浦口火车站一度成为众多影视剧的拍摄地,《开天辟地》《金粉世家》《情深深雨濛濛》《茉莉花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师父》等,都曾在这里取景。2010年8月18日,市规划局发布《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包括部分铁轨、仓库、宿舍楼在内的10处历史建筑、文物,将被修缮保护。2013年,浦口火车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19日,浦口火车站旧址开始动工改造。
2024年10月11日,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街。经过“修旧如旧”的更新之后,各建筑仍保留着原本的外观风格,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有效改造,使其同时具备观赏性与实用性。目前街区内对外开放的有书店、旧物店、旗袍店、民宿、小型展馆、小吃店、咖啡店、茶室等多种业态。
浦口火车站街区经过精心修复,沿街的梧桐树、青砖黛瓦,将氛围感烘托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漫步在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时空隧道中。回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许多人曾在此站踏上归乡的列车,亦或是在此相约。如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品味,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浦口火车站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