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爱国心

发布时间:2015-05-15 16:22 来源:南京党史网

       董俊松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为此,他从没放弃自己想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愿望和对于这一理想的执著追求。1947年,为反对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南京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二〇”学生运动。身为中央大学学生的董俊松怀着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昂首挺胸地抬着横幅标语,走在中央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的前列,面对着国民党军警的水龙、木棍,他毫不畏惧,坚决与之斗争。1948年,当部分党员学生和进步同学撤退到解放区以后,董俊松被选为中央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在南京解放前夕,他组织同学开展护校斗争,曾带领同学前往总统府,抗议国民党政府为镇压学生、群众而一手制造的“四一”血案。 

  1949年,董俊松正值大学毕业,就他的威信和所处的地位而言,他完全可以在南京找到比较舒适、理想的工作。但是董俊松没有这样做,他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这时,为解放祖国的大西南,国家急需大量人材,董俊松怀着强烈的报国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离开南京那天,当董俊松跨上津浦路火车的一刹那时间里,他再一次回头望着远处的钟山,朦朦胧胧的夜幕下,细雨霏霏,奔腾不息的长江对岸,灯火时隐时现,一股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董俊松默默祷念着,“再见吧,南京。再见吧,敬爱的老师、同学。当红旗插遍祖国的大西南时,我再回来向你们献上一束报春的鲜花。” 

  在向西南进军的征途中,同志们都称董俊松为老大哥,因为他事事都做在大家前头。一路上,他一直担负打前站的工作,每天午夜起床,挑起行军锅匆匆出发,到达宿营地,便忙着背柴、买米、买菜,四处寻找稻草,为大家准备睡处,他自己常常就在牛棚马厩里过夜。董俊松的言行,深得同志们的尊敬。 

  但是,董俊松对于自己还是不满意,他觉得光有激昂的报国之情还不够,还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也达到一种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境地。董俊松被分配到云南省江川县工作时,正值县里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当他代表南下干部发言时,谈到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热爱云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们要虚心向本地同志学习,坚决执行团结第一的方针,服从革命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贫雇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证征粮任务按时完成。同时,我们应不断改造思想,锻炼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30天时间里,董俊松和同志们完成了征粮入库50多万斤的艰巨任务。 

  1950年5月28日,董俊松披着晚霞,带着一天的疲劳,回到了驻地——渔村。刚进村,一群持枪者涌了上来,搏斗中,董俊松和队员小高被叛匪扭住了。叛匪们将董俊松和小高带到了村子里的一块空地上。董俊松望着刚刚熟悉的乡村,有多少个早晨,他身着军装、脚穿草鞋和农人们一起干活;多少个夜晚,他沿着坎坷不平的乡间小道,走东家,串西家,访贫问苦,培养党的基本依靠力量——贫雇农,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叛匪们举起了手中的枪,瞄准了董俊松。董俊松环视着场子四周被叛匪胁迫而来的乡亲们,用目光向他们告别,“再见了,乡亲们。虽然我们到这儿只有30天,可我们热爱这里的一切,你们和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样,给我们极大的支持,保证了我们完成征粮入库的任务。作为分队长,我再一次谢谢你们……”(蒋晓星) 

——————————————— 

  董俊松,生于1925年,1949年7月从南京中央大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任分队长。1950年5月28日在与叛匪搏斗中壮烈牺牲。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