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地下室的那些岁月

发布时间:2016-05-03 15:06 来源:南京日报 收藏

       1978年,中共南京市委决定恢复已停刊多年的《南京日报》,在市府大礼堂的东地下室成立了筹备组,由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罗小平同志具体领导,先是编辑出版四开四版的《南京通讯》,我就是在那时被调到筹备组搞新闻摄影的。《南京日报》正式复刊后,又调来了两位搞摄影的同志,成立了摄影组,我担任了组长。从此,我在南京日报社一直干到1992年离休。

  作为市委的机关报,《南京日报》从筹备复刊时就得到市委的重视,尤其是分管宣传口子的市委副书记周伯藩同志对报纸格外关心和支持。

  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周伯藩同志来到地下室给大家作报告,要求党报要坚决宣传、贯彻大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做解放思想的排头兵。他说,每天我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南京日报》,四个版全部看完。这是我们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的主要阵地,你们是这块阵地的守卫者、建设者、创造者,要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有段时间,《南京日报》上的文章偏长,他来到报社对大家说:“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报上的文章不能长,要短小精干。有天报纸的第三版只登了三篇文章,我就不看。三篇文章占了整个版面,这样长的文章,谁有工夫去看!大家都在忙工作。应该多写短文,多写‘豆腐块’样的文章,读者是会欢迎的。”

  《南京日报》复刊初期,条件很差,我们摄影组没有专门的暗室,摄影器材更缺,只有一台老旧的上海牌4型方箱式相机。有一次,他来报社,我向他汇报说:“三山街有家小拍卖店,有台日本造的135相机。”他听后便指示我想办法搞回来。1978年底,南京市与日本名古屋市结成友好城市,南京市友好代表团访问名古屋时,他是副团长。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征得报社领导的同意,就跑到他家,请他能否为报社买台先进的相机。他说可以考虑。代表团回国后,他果然把一部好相机交给了报社。这是他用代表团节余的活动经费在日本购买的,有了这部当时很先进的相机,我们拍摄的新闻图片更加清晰,报纸的摄影报道质量明显提高。

  周伯藩同志已去世多年,在庆祝《南京日报》创刊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回想起在地下室的岁月,回忆周伯藩同志在复刊初期对报社的关心和支持,心中难以释怀。如今,《南京日报》已成为南京地区的主流媒体。在她的旗下,还有《金陵晚报》、《周末》等一批子报、子刊。从近四十年前复刊时的一张小报,发展为今天有众多实体的报业集团,是一代一代新闻人努力开拓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庄中  口述  杨松涛 整理)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