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学习党史守初心 “两在两同”建新功

发布时间:2021-12-24 08:34 来源:南京日报

1.jpg

  六合区祭奠革命先烈暨区委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

2.jpg

  横梁街道方山村“小板凳”党史课堂

00.jpg

  冶山街道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学习

3.jpg

  红色基因传承

4.jpg

  在“人民的力量”展览中感悟初心使命

5.jpg

  六合打造红色故事“流动课堂”

6.jpg

  六合经开区工作人员(右)上门问需于企

7.jpg

  “流动平安哨”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防诈骗知识

8.jpg

  六合区首张超市行业“一业一证”在龙池街道发放

9.jpg

  六合“口袋公园”

10.jpg

  文昌街立体停车库

  在桂子山烈士陵园、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阵地,不时有党员群众走进其中,自觉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村头的大喇叭定时播放革命歌曲、讲述党史故事,让党的光辉历史“飞进”千家万户;家门口的“流动平安哨”,时刻守护群众幸福安康……在六合区,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涌动,处处可见党员干部实干奋进的身影。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总体要求,六合区紧紧围绕“七专题一实践”,始终坚持高站位领会把握、高标准推进落实、高质效组织保障,原原本本学深悟透、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同时,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到群众身边去访民意、解难题、促发展、办实事,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行动,凝聚成促进六合“再提速强质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六合区又前进18个位次,排名上升至第29名;全区三季度群众安全感达99.2%,位列全市第二,扫黑除恶行动成效满意率、网格服务满意率位列全市第一名。

  聚焦学深悟透

  坚定信仰“守初心”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上午9点,冶山街道四合墩社区陶营组的应急广播准时响起,一曲革命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让拥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陶广海听得如痴如醉,“‘空中课堂’送教上门,坐在家中也能学党史。”

  六合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六合区利用覆盖全区9个街镇的1001个应急广播点,播放革命歌曲、讲述党史故事、阐释理论知识,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各播一次,每次控制在30分钟以内,播放内容在既定清单内灵活安排,每周更新,让党史学习常学常新。

  “空中课堂”送教上门,只是六合区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学习贯彻的一个缩影——突出引领示范。区委常委会常态化第一议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区委中心组邀请专家教授作专题辅导、举办专题读书班、赴红色基地现场学习。区委书记带头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全体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上好专题党课。

  强化全面覆盖。为全区1821个基层党组织配发四本指定书目和《新征程面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书籍12余万本,各党支部扎实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以支部为依托,以“一网格一支部”促进机关党员结对学,以“党员活动日”促进普通党员常态学,以“党员户挂牌”促进农村党员对标学,以党建指导员促进“两新”组织党员及时学,以融媒体移动传播矩阵促进流动党员互动学,以《棠城党建》电视栏目促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定期学。

  广泛宣传宣讲。组建区委宣讲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70场次,“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140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平台,开展“现场教学”“板凳课堂”等实境式、沉浸式、互动式教学,组织各类宣讲近500场次。区政务新媒体矩阵和融媒体中心开辟“红色六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专题专栏,开通党史学习频道,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在六合”互动话题,推送“永远跟党走”系列短视频40余个,《六合百岁老兵:“一辈子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六合龙池湖音乐喷泉灯光秀<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微视频累计阅读量超500万。“CCTV—13新闻直播间”聚焦报道了六合区打造“口袋公园”、建设智能充电桩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法,“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窨井盖专项整治等特色做法被《新华每日电讯》头版以及“新华社”“党史学习教育官网”等媒体报道转载。

  深耕红色资源

  用好家门口的“活教材”

  始建于1956年的桂子山烈士陵园,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在六合桂子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新四军革命烈士,现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微课堂”时常在这里开讲。“现场聆听英雄事迹,犹如置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激励我继续担当尽责、努力奋斗。”不少走进其中的党员纷纷表示。

  六合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六合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矗立着桂子山烈士陵园、竹镇革命烈士陵园、东王三烈士墓等红色地标、红色遗址遗迹,涌现出赵良璋、姚爱兰、杨崇元等一批英烈模范。

  依托家门口的“活教材”,六合区上线了串联32处红色资源点的电子地图,打造了“人民的力量”“军号与茉莉花”两大红色主题展览,推出了3条“家门口”的红色旅游信仰之路,培训和选拔了一批红色讲解员,桂子山烈士陵园和枫彩漫城入选省市党史教育基地,组织万名党员群众参观“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在南京历史展”网上展和现场展,让身边的红色阵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实景课堂”。

  围绕英烈人物、抗战故事、红色遗址等,六合区还编撰了《六合红色记忆》《六合红色珍闻》等红色书籍,推出了《棠邑红色课堂》等系列短视频入选市社科普及重点项目,创作了《追寻茉莉花》《英雄的足迹》《不落的彩霞》等一批革命广播剧、歌舞、扬剧等文艺作品。结合全区第八届优秀原创文艺作品评选,鼓励党员群众创作了一大批红色主题农民画、剪纸、漫画、摄影、书法等作品,让红色精品佳作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源头活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史学习教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4月17日上午,虽是周末休息时间,但马鞍街道巴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却坐得满满当当。马鞍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竺雅婷等5位同学轮番登台,声情并茂地讲述何世德烈士深入虎穴智擒敌寇、姚爱兰组织罢工英勇就义等一个个发生在六合境内的红色故事,赢得了在场50余位党员干部群众的阵阵掌声。

  “创新青少年学习实践,我们利用校车打造了红色故事‘流动课堂’,组织中小学生成立‘宣讲团’,利用节假日陆续走进乡村社区、田间地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情怀。”六合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入推进青少年“四史”宣传教育,六合区广泛开展百个党支部聚焦“实”、千名党员聚焦“教”、万名学子聚焦“学”的“百千万行动”,推出红色故事“亲子共讲”“同伴互讲”“师生同讲”“社区宣讲”,举办“阅读马拉松”读书打卡、有声书屋专栏,开通“红色流动书屋”,把红色书籍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红色影院,组织公益电影展映活动670场次,让广大群众在阅读中、观影中接受“四史”教育,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坚持学史力行

  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

  “‘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正跟我母亲视频通话,说我们涉嫌一起案值200万的金融诈骗,要求我们将保证金转到公安专用账户上……”雄州街道龙津社区“流动平安哨”调解员李诗慧接到居民刘女士的求助电话。一听便知是电信诈骗,李诗慧赶紧让她们结束通话并立即报警。然而,听到对方将她们家的地址信息全报了出来,刘女士母亲深信对方是“上海公安”,还将自己的相关信息都泄露了出去。

  关键时刻,李诗慧一边通过电话让刘女士及其母亲千万不要汇款,一边联系社区民警李铭麒上门劝阻。经过近半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刘女士母亲终于相信对方是骗子,并挂掉电话。“当时母亲银行卡里有十多万元,如果不是调解员和社区民警耐心劝说,估计全要被骗走。”刘女士说。

  法治力量在一线报到,群众急难愁盼在一线解决。打造为民办事新模式,六合区着力构建“一网五联”法治服务体系,依托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一张大网”,采取上下联动、多方联合、上门联系、智能联勤、责任联考“五联”举措,推动党的领导在一线加强、法治力量在一线报到、为民服务在一线落实、问题矛盾在一线化解。

  “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六合区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六合区聚焦民生、聚力实事开展调查研究。民生部门通过亲身办理业务“走流程”,开展体验式调研;经济条口通过深入园区企业“面对面”,开展走访式调研;窗口单位通过对群众意见办理情况“回头看”,开展回访式调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进800多个村社区网格支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六合区指导全区70家参加单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结合基层调研走访、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群众来信来访、“12345”热线等,逐项盘点、逐一排查,梳理出普惠性、特惠性、攻坚性、引领性的民生项目,并邀请基层群众、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作风监督员进行“会诊”,形成市级、区级、街镇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492个。

  办好“眼前事”。紧扣教育、医疗、养老、交通、住房等群众关心问题,坚持区领导带头领办、一线走访现场交办、面上问题联合会办、纪检部门重点督办,推进30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1050个学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落实“双减”政策定制中小学不同年级的“成长手册”,采取合作办院、组建紧密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建立立体式生态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打造“一街一景”提升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宁企赋能”行动解决群众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减少安全隐患,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微公园”,为居民打造舒适、优美的游园绿地,开展“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构建了“1+3+6”的关爱服务体系,建成了46间“梦想小屋”,改善困境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助力他们筑梦起航。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创新“跨省通办”“移动办事大厅”服务解决群众办事难,实施“免申即享”模式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市级、区级、街镇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452个。

  处置“突发事”。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医疗、物资、人员保障,建立18处集中医学观察点,坚守3000处道路查验点、全员核酸检测200万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9万余条,实现疫情“零发生”。

  谋划“长远事”。创新社会网格化治理,探索上下联动、多方联合、上门联系、智能联勤、责任联考“五联”举措,筑牢社会稳定防线,《“一网五联”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被央视报道。通过制定“一份调查问卷、一张问题清单、一本工作手册”“三个一工作法”,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典范城市。成立全市首家村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建设“菁英汇绿领实践创新基地”,横梁街道三友湖村打造“1+4+N”基层治理模式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