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 南京电台里的解放第一声

发布时间:2019-04-24 16:10 来源:凤凰网江苏 收藏

“南京在真空了不到24小时以后,今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市区,南京这座被国民党统治22年的古城,获得了新生。南京解放了!”

1949年4月24日上午11点,南京广播电台播报了南京解放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这段新闻的播音员蔡美娴原是南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国民党撤离时,她和弟弟蔡骧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留在南京。

国民党迁台,姐弟俩毅然留在南京

1949年的1月,南京城内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里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随着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南京解放似乎已成定局。

新年刚过,电台员工们就收到了疏散志愿表,上有四个选择:遣散、调往内地电台、去台湾、留在南京。虽说是“自愿”选择,但台湾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的,加上南京前途未卜,大部分工作人员都选择了前两项。

有个人却让人意外地选择了留在南京,他就是有资格赴台的蔡骧。面对大家的不解,他解释道:“我有资格,但我姐姐却没资格,她到‘中央台’才几个月,我不能丢下她一个人走。”

蔡骧

蔡骧

当然,各种原因并不像蔡骧说的这么简单。

他的姐姐蔡美娴原在济南电台工作,济南解放后她和另一个同事来到了南京,途中很长一段路是与解放军同行的。一路上,解放军官兵和她们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看法以及“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解放军战士的觉悟和国民党的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蔡美娴感受到“国民党是该亡了”。到了南京后,她对蔡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这些话也最终促成蔡骧作出留在南京的决定。

建国初期蔡美娴在播音室工作照

建国初期蔡美娴在播音室工作照

2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员工们相继离开,剩下6个播音员每天轮流值班一小时。随着国民党“中央社”基本停止发稿,电台没了新闻稿来源,蔡骧便每日听广播,记录下来写成新闻播报。

这天,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了一条“和谈”消息,口气缓和,蔡骧便以“观察家”的名义写了一则新闻评论,主题是“和谈有望”。评论播出当晚,《中央日报》驻南京记者便跑来抄录新闻评论稿,次日该报将评论在头版以全文加框刊出。

这一刊登引起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的注意,称电台为共产党作宣传,散布和平空气,要求追查“中央台”隐藏了坏人。所幸当时国民党已乱方寸,召代理台长前去询问后此事再无人问津。

北平-南京,一场不寻常的通话

和谈失败后,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4月24日,国民党军队已经撤走。天还没亮,蔡骧就接到了江东门机房的电话,询问电台是否开机。蔡骧心想:不能停播,一停就乱了,但必须改呼号。

7点30分,播音开始,广播由“XGOA”变成“XGOB”,放送唱片,由蔡美娴每隔15分钟报一次:“这里是南京广播电台,这里是南京广播电台。”

没多久,电台就收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叫信息。原来,为尽早了解南京的消息,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负责人梅益决定通过电波同“中央台”通话。由于是播音时间,两台约定9点正式通话。

通话接通后,北平方面播音员齐越询问南京的情况如何,蔡骧不知具体情况,便表示待派人采访后再进行通话。

蔡骧联系到武汉《大刚报》驻南京记者钱文源,请他采访南京概况,得知了新街口至下关一带,都可以看到解放军的身影,手里拿着“欢迎解放军”旗子的学生和百姓围着他们谈话。随后,他向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报告了南京已经解放的情况。

“红军已在凌晨进入南京市。”

“不对!不叫红军,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是,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要求你负责保护好电台和机器,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

“是,是是!”

“你们要等待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不许破坏,不许听信谣言。”

“是!”

遵照指示,蔡美娴率先播出了南京解放的消息,比新华社的电讯稿还要早几个小时。蔡骧等人也顶住了压力,阻拦了一批又一批企图要求“接管”电台或进播音室播音的人。

蔡美娴与蔡骧合影

蔡美娴与蔡骧合影

1949年5月6日,南京市军管会正式接管电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合并组建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蔡美娴先后在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宁县有线广播站工作,2018年6月在南京去世。蔡骧于1952年调离南京,先后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1年7月因病在北京去世。

参考资料:《红日照钟山 南京解放初期史料专辑》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