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1-08-30 08:19 来源:江苏共青团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绽放出彩青春,献礼建党百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这个暑假,南京大学共有124支红色实践团队到访全国388个红色革命基地,形成党主题故事或调研报告144篇,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活动约50场。他们忆伟人、寻记忆、讲党课、述党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汲取“青春之力”,在红色实践中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志气、骨气与底气。

   寻访江苏红色印迹,讲述百个英雄事迹

  南京大学“红色记忆”实践团队以“红色走读”的形式实地探访江苏省盐城市及连云港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盐都革命陈列馆、抗日山、连云港革命纪念馆等场馆。在实践过程中,组员共同整理了100个江苏省特色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

  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队员们通过一幅幅泛黄照片、一件件简朴实物、一段段珍贵影像资料,重温了新四军波澜壮阔的光荣历史,他们在新四军和八路军的顺利会师、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前久久驻足,深入了解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近900位新四军杰出代表的光辉经历。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抗日山,“红色记忆”团队了解到彭雄、符竹庭等3000余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我们顺着山势拾级而上,在烈士冢前鞠躬默哀,在纪念碑前注目瞻仰,深切缅怀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们。他们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无畏生死,英勇前行。无数姓名被埋藏与青山热土之中,他们的精神血脉也将永恒传承。”这是团队成员王琳翔在抗日烈士纪念塔的深刻体悟。

  在实地参观的基础之上,“红色记忆”团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阶段完成了100个江苏特色英雄故事的整理与撰写,百篇英雄故事深刻诠释了“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瞿秋白精神”等红色精神。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红色精神力量引导广大青年体悟和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3.png

图为百篇英雄故事整理电子版(部分)

  服务基层讲党课,追忆英烈传精神

  南京大学“南马青年说”实践团队自2021年1月组建以来,已经开展了9场走进基层寻党史足迹、服务基层作红色宣讲的实践活动,宣讲脚步遍布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安徽省亳州市、宣城市、安庆市,河北省邢台市,山西省晋中市等四省七地。

  在这个暑假,他们来到常州市新农村,为村委行政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上了一节 “流血牺牲何以可能——从恽代英的故事感悟雨花英烈精神”的微党课。沈亦珠以 “走进雨花台,了解雨花台”为引,带领大家从宏观了解雨花台的历史背景。随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启发大多思考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革命烈士为何能够放弃长久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要走上革命之路的问题。

4.jpg

图为村委会行政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参与微党课宣讲现场

  在“了解恽代英,走进恽代英”部分,她将恽代英的一生划分为“五四运动中的青年领袖”、“川渝学校里的革命导师”和“诡谲革命形势下的坚定信念”三个阶段,以恽代英的故事折射成千上万牺牲在雨花台的英烈们的故事。

  在“感悟革命精神,学习先烈品质”一章,沈亦珠进一步归纳了雨花英烈精神的具体内涵与时代价值,并回答了微党课伊始所提出的问题,流血牺牲何以可能?她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信仰的力量!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始终不变!

  此次微党课受到了新农村行政党支部书记殷康的肯定: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重大的时期,这节微党课告诉我们基层工作人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民服务的初心扎实推进利民工程的建设,向雨花英烈精神学习,始终秉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不断砥砺前行。

  谈到此次实践的收获,沈亦珠说:“作为一名南大学子,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开展党史宣讲,意义非凡。从前期的资料收集,讲稿撰写,ppt制作,再到中期的反复试讲、修改打磨,要讲好讲活党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最后的结果很好,村委行政党支部成员们都表示有所收获,并对我们团队的实践活动予以高度的肯定,这让我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希望未来我们团队能够去到更多的基层地区,让感人的党史故事、励人的共产党精神不断传承弘扬下去,让中国青年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心行万里,淮水忆恩来

  7月,南京大学的 “青年学四史”社会实践团队在经过前期线上充分的材料收集、文献梳理工作后,前往江苏省淮安市进行实地调研,他们寻访淮安总理故里,与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班”交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新时代周恩来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首先 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周恩来故居、重温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在这里,团队成员通过观看周总理手迹、照片以及历史影片系统了解了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切身感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在淮阴师范学院,实践团队与 学院品牌班级 “周恩来班”以 “领略伟人风采、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座谈会,成员们了解到了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班”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也介绍了文学院“陈万里党支部”的基本情况。

5.jpg

图为实践团队与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班”师生开展座谈会的现场

  随后,实践团队调研了恩来干部学院,并与相关负责人交流了红色主题文学创作、情境教学优势与借鉴,倾听恩来故事、借鉴先进经验,学习新时代如何更实、更好、更真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讲述红色故事。

  “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当我们走进周总理读书处时,这句话更为打动人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是大话、空话、套话,它是周总理的真情流露,亦被周总理践行一生,一如总理那句‘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这是团队成员的所想所感。正如团队成员黄照萱所说:“再高大的建筑也会坍塌、再优秀的英才也会离开物质世界,可伟大的思想永远不会褪色、崇高的精神永远不会消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青年们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绘巴蜀革命往事,寻百年红色记忆

  “远方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九州辽阔,那些丰碑永远都立着。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守护”。百年来,巴蜀宝地孕育出了一大批英雄儿女,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史诗。南京大学“红日梦想家”社会实践团队探访博物馆、采访亲历者、制作革命生活漫画和视频,意图让尘封的历史回归生活原貌。他们运用图文和视频介绍历史故事,用漫画还原革命生活场景来让过去与现在的青年跨时代对话,进而探讨宏大历史事件与个体命运和生活的关系,希望唤醒普通人的巴蜀革命记忆。

  团队成员累计行走83494步,174.64公里,在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广安市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成都市人民公园、成都市博物馆等地寻访了解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着的百姓援助红军物品、高度还原的钢铁高炉厂场景、保路运动壁画、川军魂雕像都透过陈列橱窗向人们诉说那段历史。时局动荡的背后,蕴含着普通人的意志和理想的较量。

  革命胜利依靠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轰鸣钢铁机器,是无数山路崎岖下无人知晓的青山忠骨。“红日梦想家”团队成员把革命亲历者采访、网络搜集的故事写成剧本,绘制成漫画,让革命者的日常生活与我们更加接近。

  通过查找资料,阅读书籍和文献,访谈三线建设者,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不同革命地点相应时期的战略背景、革命事件发生历程、英雄事迹。在厚重的历史面前,团队成员贾润森意识到:“我们和过去的青年是一样的,只是身处的时代不同。在爷爷奶奶偶然提起过去的时候,我们会蓦地意识到他们其实就是参与历史转折的青年。今天我们重新阅读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他们,也是为了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山川之下,千万人曾企盼的,黎明悄然来了”。团队成员表示,人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历史不会忘记他们,青年不会忘记他们。那些时代的宏伟奏歌和个体生活的涓涓细流,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和传承,这就是“红日梦想家”所期盼的旭日。

  走“晋”红色家乡,重述革命故事

  山西作为红色发源地之一,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山西有着许多的抗战老兵,革命先辈,党和人民军队领导人的光辉事迹。南京大学走“晋”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以“走晋红色革命基地,重温党史光辉历程”的活动主题,于今年暑期走进了三处红色教育基地:武乡县太行八路军纪念馆、左权县麻田司令部纪念馆以及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团队成员分工配合,在经过了两周的实践后,顺利完成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线上线下采访等一系列活动。

  实践之初,团队通过问卷调研得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山西青年群体对太行革命精神虽有浓厚兴趣,但由于可获得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而了解不多。这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开展实地调研的决心,希望通过走访与记录,为青年们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丰碑上镌刻的“太行精神,光耀千古”表达了人们对于这段历史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以书法与合唱献礼建党百年的山西红色先锋队也于当日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内铺展着英雄先烈谱写的壮烈史诗,馆外飘扬着近百位党员的嘹亮歌声,这令团队成员心潮澎湃。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左权县麻田镇,从麻田八路军纪念馆老馆长的口中,成员们了解到纪念馆从落成至今几十年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也感受到麻田八路军纪念馆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当地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革命老区。

6.jp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采访麻田八路军纪念馆老馆长

  同时,团队成员采取了线上采访的方式走进了位于五台县的晋冀察军区司令部旧址。“集思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聂荣臻元帅荡气回肠的诗句将成员们拉回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家乡红色资源是最好的思政课教科书。经过多天参观革命圣地,聆听抗战英雄事迹,团队成员对山西红色历史有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对于诞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的太行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鲍雨妍不禁感慨:“我非常自豪自己出生在这样一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也相信革命老区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熟知,老区的红色文化必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南大青年在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也积极服务社会发展,以理论指导实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践行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在基层一线,乡村地头,1125名南大学子不畏疫情、迎难而上,投身到核酸检测、社区防控、数据服务等疫情防控战斗一线。8支团队50余名学生在定点扶贫县双柏县,开展文化调研、科技兴农、支教陪伴等实践活动。315名南大学子投身“返家乡”实践,在家乡的机关、企业、公益组织、社区等岗位上感悟家乡变化、助力家乡发展。在国家战略技术发展前沿,110支实践团队发挥专业所长,努力将个人追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电子学院实践团队关注现有垃圾处理条件下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介入对提升城市宜居程度的影响。环境学院实践团队沿长江开展水质监测,探访调研污水处理厂,实地了解长江保护综合整治现状,探寻综合保护长江的有效策略……

  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南京大学秉持“实践育人”理念,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红色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在未来,南大青年也将继续铭记历史教诲,缅怀先烈事迹,与祖国通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