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卡口值守。葛塘街道供图
自南京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江北新区葛塘街道迅速响应、主动作为,深刻把握“两在两同”建新功要求,广泛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深入一线、深入卡口、深入群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动力,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学党史悟思想
在防疫一线淬炼坚强党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是激励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回望旧时路中传承革命精神,在奋进新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
本轮疫情防控中,葛塘街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主动请缨的党员干部,他们以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欧雪峰是街道二级主任科员,在芳庭社区核酸检测点连续3个昼夜坚守岗位的他,收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匆匆处理完父亲的后事,还来不及平复悲伤情绪,他又一头扎进了街道集中隔离点。听闻被隔离人员家中突发急事需要用钱,欧雪峰毫不犹豫微信转账了1万元,解决对方燃眉之急。“很庆幸能够被你们这样一群党员保护,我觉得特别安全和幸福。”一位解除集中隔离的居民临走前,向欧雪峰表达感谢。
在官塘河村核酸采样点,69岁的老党员王义琪引导群众有序排队、登记和采样。得知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他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请求加入志愿队伍。村委会考虑到天气炎热和老人家年纪大等因素委婉回绝后,他坚定地说:“我是党员,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此刻人民需要我,我一定要上!”
在防疫一线,葛塘的党员们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要求。
学党史办实事
在防疫一线彰显为民情怀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是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葛塘街道聚焦一线防疫人员、特殊群体、隔离对象和辖区企业,送上“四份关爱”,确保防疫路上不落一人。
家住梧桐世家小区的居民宋兵,因为7月中旬经过禄口机场,需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痛风发作的他很是难受,“那天是7月27日,我快中午时给网格员杨芝东发微信,没想到下午他就把药送来了。”
为更好地服务居家隔离人员,街道通过“五包一”模式全面做好重点人员居家隔离管理、医疗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服务和关怀关爱,在管得住、管得好的基础上确保隔得稳、隔得暖。同样,在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各村(社区)纷纷开辟“绿色通道”,由志愿者现场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申领苏康码,方便老人检测,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让老年人暖心不已。
全方位、人性化的关心关爱行动,让葛塘爱意涌动,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不竭动力。
学党史开新局
在防疫一线夯实基层治理
党史学习教育要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更要同阻断病毒传播链条,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融于一体。
疫情防控以来,葛塘街道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基层治理一线,在同部署、同推进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新区“内涵式”改革成效,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迅速组建7个“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不断推动重心、力量向一线倾斜、下沉,同时采取“1+1+1+N”形式,即1名街道党政领导、1个新区下沉单位、1个村(社区)党组织及民警、综合执法人员、“两新组织”等N个党员志愿力量,切实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行动自觉,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在便民服务、防疫宣传、物资保障、民生保供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从大战大考中淬炼出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在此次防疫中也发挥出巨大优势,成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的“有力武器”。在官塘河村,一张醒目的“七色战疫图”悬挂于墙上,据了解,该村按7个网格、26个小组制作了战疫图,每个门牌号代表一户,每户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七种颜色分别代表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居家监测)、居家监测期满解除监测、区外上班、区内街外上班、本街内活动、无人居住七种情况,网格员每日通过回访实时更新,直观、高效、精准地做到“可知可控”。
鼓足干劲、铆足韧劲。葛塘街道将坚持在防疫一线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动能,统筹城乡一张网,下好战疫一盘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