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夕,南京被服厂工人赶制1.8万面红旗

发布时间:2021-07-15 08:21 来源:紫金山新闻

1949年的秋天,古都南京处处蕴藏着勃勃生机。9月29日,临近城西汉中门城墙内侧的南京被服厂接到了南京市总工会下达的一道紧急生产任务——36小时内赶制18000面五星红旗。

 在渡江路1号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上,南京被服厂的工人们正在赶制国旗的老照片,在“石城新生”篇章中展出。

 当年南京被服厂的旧址是现在的秦淮区汉西门社区,社区很多老人都是当年被服厂的老职工。80岁的老职工刘家麟等人经常向社区年轻人讲述这段往事。他们虽然没有亲历,但对当年赶制红旗的故事如数家珍。这段往事早就在厂里口口相传,成了厂里众所周知的事。

 据被服厂的老职工介绍,当年,接到紧急的生产任务后,整个工厂沸腾了!因为工人们心里都明白,赶制出第一批五星红旗,是一种光荣,一份信任,一次重托。

 工人们来到工厂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制旗材料运到。当装载着500匹红、黄、白布的卡车开进厂里时,大伙儿一拥而上,卸的卸,抬的抬,很快就将布匹搬进了厂房。

 很快,大家按照各自岗位的分工,快速投入到了生产中。缝纫工人自告奋勇地将家里的脚踏缝纫机带到厂里继续生产;打样的工人细心地摆好五星红旗的样板,一次就打出10张样稿……

 工人们裁的裁,缝的缝,贴的贴,工房里剪刀的“咔嚓”声和缝纫机的“轧轧”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工人们的欢声笑语。

 不多时,一面刚完工的国旗被工厂军事代表高举在每个工房里展示,大伙儿看了之后高呼:“咱们的第一面国旗诞生了!”

 夜幕渐渐降临了,南京被服厂里却是灯火通明,工人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紧张地忙碌着。

 原来,是职工江宜洲上午主动提议,为了不耽搁开国庆典之用,按时完成制作国旗的光荣任务,全厂人员不休息连夜加班生产。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认同。电工周鸿高一听说要加夜班,仅用两个小时就利索地把工房里30余盏电灯全部安装上,为大伙儿赶工争取了时间。

 “我做了二十多年工,这是第一次亲手制作自己的国旗,熬夜干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几十年的斗争为的就是今年,能不高兴吗?加夜工算什么苦,简直是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间满满的骄傲。

 一名手提老式莱卡照相机的解放军同志闻讯来到了南京被服厂,他就是新华社解放军前线分社摄影记者邹健东。此刻,工人们面带笑容专注劳动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举起照相机,随着“咔嚓”的快门声,这一珍贵的画面瞬间定格为永恒。此次“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展出的也正是这张照片。

 工人们昼夜奋战,精心赶制出了18000面五星红旗,提前6小时圆满完成了任务。9月30日午后,当满载五星红旗的卡车驶离工厂时,全厂职工欣慰地笑了。

 汉西门社区党委书记李莉告诉记者,被服厂老职工得知赶制红旗的老照片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上展出,都非常激动。近期,他们将组织老党员前往参观。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