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欢送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参战时的陈祖荫(左一)。市委党史办供图
当前,“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正在渡江路1号展出。其中,一份来自鼓楼医院的展品——陈祖荫率鼓楼医院医疗队参加抗美援朝立大功的证书和喜报等,反映了南京抗美援朝医疗队在朝鲜战场的那段峥嵘岁月。
据介绍,陈祖荫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历任南京鼓楼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1948年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学习,熟悉英语、德语两种语言。1949年9月,陈祖荫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祖国。1950年秋,陈祖荫正式出任鼓楼医院院长,同时兼外科主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陈祖荫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在全市卫生系统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担任第六手术队队长。他曾连续两次带领医疗队参加抗美援朝,在东北前线救治伤员。陈祖荫舍己为人,救死扶伤,克服一切困难为伤病员服务,深受伤病员爱戴,荣获大功一次、小功两次,成为医疗卫生战线的典范。
“陈祖荫曾在1951年10月26日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表示:‘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我参加了志愿医疗团第六手术队工作,接触了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顽强抗击美帝国主义疯狂的侵略,保卫祖国的安全,许多事实都让我感动,也教育了我。’”市委党史办资料信息处副处长吴志斌说,这些回忆体现出陈祖荫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反映出志愿军的英雄形象鼓舞了他,帮助他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
1958年8月20日晚,陈祖荫在主持医院工作会议时,由于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于次日凌晨4时救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祖荫医者仁心,爱党、爱国、爱院、爱岗、爱病人的故事仍在口口相传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
南京鼓楼医院原骨科行政主任、骨科主任医师、“抗美援朝纪念章”获得者李承球是陈祖荫的战友、同事。李承球至今仍记得陈祖荫院长那些感人肺腑的往事,一天夜里,陈祖荫刚躺下,护士来敲门,说一术后病人烦躁不安、呻吟不断,他立马赶到病房,检查伤口,并未发现异常,体温、心率、血压均为正常范围。但他不放心并未离开,而是静静地在病床前观察。一直等了约半个小时,终于发现患者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的夹子未打开,引流不畅,病人难受,当然烦躁不安。这本是护理工作疏忽所致,而不是医疗问题,他却不声不响地将引流管夹子打开,不久,患者不再呻吟,也不烦躁了,他才放心地回家;为了支气管炎扩张症的患者,他从早晨到晚上,历时八小时才走下手术台,手术后病人病情危急,他就在病人身旁守护了三天三夜;一位病人冬天手术后喊冷,他把病人的双脚放在怀中取暖……
“他一生服务于医务界,对病人和蔼耐心、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以高度敬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李承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