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家庭党支部”秘密战斗 为南京解放做出突出贡献

发布时间:2021-07-12 08:12 来源:南京日报

1.jpg

  中共“家庭党支部”成员后代、南京市民王宁来到“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向记者介绍“家庭党支部”背后的故事。 南报融媒体记者 严星宇 摄

  “这张照片上,第一排右边是我的大伯王嘉谟、左边大伯母傅积嘉,后排从左边开始是我的父亲王嘉猷、四叔王嘉言、三叔王嘉训,他们5个人,在1948年年底,在南京组成了中共‘家庭党支部’……”近日,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上,中共“家庭党支部”成员后代、南京市民王宁在一张“家庭党支部”照片前,向记者介绍了南京解放前夕“家庭党支部”背后的故事。 王宁告诉记者,1945年9月,一直秘密进行抗日活动的大伯王嘉谟经南京中央大学同学鲁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父亲王嘉猷也加入共产党,到南京解放前夕,三叔王嘉训、四叔王嘉言也陆续加入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

  1948年3月,王嘉谟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公务员工委书记。当时他们一家住在南京市宁海路福音里3号。“我的祖父是医生,在这里开了诊所,病人进进出出,便于地下工作者掩护身份,王家很快成了中共南京市委公务员工委开会和活动的地点。”王宁说,当中共地下党员开会时,王家的弟弟妹妹们就会在附近站岗放哨。

  1948年底,中共南京市委决定调查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机关详细情况,需要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和外出实地调查。时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特别批准了在福音里3号王家,建立“家庭党支部”。决定由王嘉谟及妻子傅积嘉,三个弟弟王嘉猷、王嘉训、王嘉言五位党员组成。特地将王嘉猷从中共上海学委调回南京任支部书记。

  当时“家庭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对在南京的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机关详细情况进行调查。王宁说,大伯王嘉谟当时在南京市工务局的掩护身份是技术员,有利于掌握这些机构的地籍及房地产情况。并且大伯和父亲都是南京中央大学土木专业毕业的,他们绘制的图纸非常清晰,便于绘制各种图表。其他几个叔叔,外出走街串巷,进行实地调查,这些材料汇总后,由大伯母傅积嘉在家负责核对、修改地籍图、更正登记册等。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览”陈列中,还展出一套绘图仪,这套绘图仪就是当年“家庭党支部”绘制统计资料时所用。绘图仪由王嘉谟的女儿王索雅捐赠。

  据介绍,后来在“家庭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整理出一整套按地区划分的南京市国民党各级机关单位的地籍图和登记册等资料及一套按国民党组织系统制作的图表。这些调查材料后编入作为解放军接管依据的《南京概况》和《南京调查》。

  因为“家庭党支部”的努力,在中共南京市委各系统的积极配合下,南京解放后,南京市军管会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顺利接管原国民党政府1191个机关单位和1930处房地产。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曾表扬:“这套报告最好,让人头脑清醒。”

  南京市委党史办相关研究人员介绍,“家庭党支部”是我们党在特殊年代和特殊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这个“家庭党支部”是南京党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家庭党支部”,为南京解放和南京市军管会顺利接管南京作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