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的李巷树绿花红,充满勃勃生机。从南京驱车一小时,来到东南边界的李巷,踩着青石板路走进村里,“红色李巷”烫金大字映入眼帘,“苏南小延安”的牌坊巍然屹立,从全国各地来到李巷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
“深闺”中的小山村吸引全国关注,源于当地厚重的抗战史。1938年5月,遵照毛泽东电令指示的行动方向,新四军东进苏南,抵达溧水建立根据地。1941年11月,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自此无数抗战指令从这里发出。新四军在李巷及周边建立指挥中心、训练班、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完善的组织体系,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李巷因此被称为“苏南小延安”。
然而,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半个多世纪来,溧水李巷的红色故事少有人知。2016年以来,溧水区投入数亿元建设“红色李巷”,恢复了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打造了两条红色街区,原来的民居经装修后,成了图书室、老式剃头店、红色照相馆等,2017年国庆“开村”后,声名渐起。
4年来,溧水持续挖掘红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围绕红色李巷,溧水打造了包含77处革命遗址在内的“红色矩阵”,开发了贯穿全区的“红色专线”。上月底首演的史诗剧《红色李巷》,把李巷的故事搬上舞台,未来,这一剧目还将陆续走进党校课堂、农村社区,更好地传播红色李巷故事。
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溧水还开发了37个专题课、10个微党课以及6个《革命精神谱系音乐课》等音乐教学课,设计了“走一段新四军战斗路”等“十个一”互动教学课程,并推出时长1—5天的党性教育多样化套餐。
“党员群众来到李巷,可以寻访新四军将领旧居,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可以上一堂微党课,还可以穿上新四军军装,走一段新四军战斗路等。”溧水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来李巷上一堂微党课,参观“四史”教育馆成为很多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选择。
红色李巷的参观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来自山东、陕西等地的普通游客。来自安徽的游客薛恒宽说,他们的家乡也是新四军的驻扎地,看到红色李巷就有一种亲切感。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说,在红色李巷既能接受红色教育,还能带小孩感受江南的乡村文化。
今年以来,红色李巷的人气不断飙升,接待学习团队1000余批次、党员干部5万余人次。红色李巷景区运营经理程康介绍,今年最高峰的一天导游批次达到45批次,红色李巷正从溧水走出“深闺”,全国“走红”。
据统计,红色李巷自2017年“开村”以来,接待参观者总量已达100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南京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等称号。不久前,江苏首批红色地名发布,李巷名列其中,成为南京又一张“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