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党性之根

发布时间:2021-06-04 08:05 来源:南京日报


图源:南京日报


图源:南京日报

  近日,由王晓岭担任艺术总监、撰稿、作词,印青担任音乐总监并同印倩文作曲,张国勇指挥,应志琪、杨昭信导演,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国家大剧院和南京市歌舞剧院共同演出的主题文艺作品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这部以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的雨花英烈精神为主线的作品,意在发挥雨花台这一红色资源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和实践动力功能,让雨花英烈精神通过文艺形式,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成为推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动力。


图源:南京日报


图源:南京日报

  主题

  寻找革命历史题材的最新表达

  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里曾经翻卷过多少历史的烟云,雨花台则更是一个有着特定的历史承载和政治意涵的地方。在黑暗沉沉、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有1519位革命先烈在此壮烈捐躯,枪声中慨然倒下的他们,青春而灼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对于今天而言,雨花台是一个回望历史的焦点和视点,能够不断引发人们的怀念、追思与景仰之情。革命英烈的事迹是崇高而壮丽的,是留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们不仅不应该忘记,而且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以艺术的方式来对这一题材进行创新性表现,显然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课题之一。

  有着强烈责任担当、丰富创作经验且艺术成就卓著的印青和王晓岭等主创者,值此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以怎样的艺术形式来歌颂雨花英烈、奉献给这个社会,肯定是颇费考量的。在与主办方深度而密切地研讨磋商之后,他们决定发挥其所长,选择以大型交响组歌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这一重大主题的思想表达和艺术呈现。他们对相关的题材和素材进行认真筛选与提炼之后,进行苦心孤诣、攒力以求地开掘,无论是广为人知还是鲜为人知的人物和事迹,都在创作者们的审视与思考、想象与熔铸的重现中,通过饱蘸深厚情感和彰显过人艺术才华的词曲创作,使之成为雨花英烈不灭精神的鲜明表征,成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沉思和清晰认知。

  作品既是回顾与缅怀,也是叙事与抒情,更是前瞻与召唤,皆为发自于创作者的真诚内心,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语境与诗意的最新表达。雨花英烈的事迹、情感和精神所形成的内容丰富性,能够给观众带来直击心扉、拷问灵魂的视听体验,让观众沉浸在风雨如磐、热血贲张的往事之中,并从现实出发去进行联接历史的叩问与畅想,以革命英烈为参照坐标,心向往之般地矫正当下的人生航向。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序曲

  营造庄严肃穆又饱含深情的氛围

  大型交响合唱《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由序曲、三个篇章及尾声等十五首作品,组成极为精心而谨严的宏大结构,体现出庄严、肃穆、神圣和恢宏的艺术风格。每一首作品的词曲创作都可以说是经过匠心独运、反复锤炼,思想深邃、意味隽永之作。在表现形式上,以朗诵者和陵园纪念馆年轻讲解员的隔空交流,雨花英烈和当代青年进行历史和今天的跨时空对话,采用混声合唱、重唱、独唱以及情景表演等形式,在突出传达思想主旨和艺术格调的前提下,竭力追求整体面貌和风格的多样与变化,大大增强了其表现力、冲击力和吸引力。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堪称时代艺术创作经典的作品。

  序曲《忠魂》以充满缅怀和敬意之情的慢板的管弦乐曲拉开序幕,营造出庄严肃穆又饱含深情的氛围。由两名当代青年演唱的男女二重唱《雨花石情思》,具有清新、优美、昂扬的城市民谣风格,其以雨花石为托物言志的载体,以现代的视角和极富诗意的抒情性表达,抒发当代年轻人对雨花英烈的无尽追思。“风雨中洗尘埃”“重生一次花再开”等,所寄寓的期待与先烈生命重合,期待以风雨洗涤心灵,完成精神的珍藏、紧贴与重放的指向,立意新颖、情感真挚,且意味深长、拨动心弦。

  而混声合唱《烈士雕像》则是面对长明灯、忠魂亭、纪念碑和雨花台等一系列具象物,所环绕的烈士雕像引发的沉思,回望革命年代英烈们在血雨腥风中,身加镣铐却绝不屈服,仍然发出仰天长啸的凛然之气和战斗精神。与之相应,音乐雄浑、大气、激越而充满感叹,从《国际歌》的旋律在合唱中由轻轻的引子开始,渐渐转为激昂的男女声交替合唱,几经转折后达到高潮,最后又在遥远的意境中结束,其祭奠与敬佩之情可谓神圣而高洁。


著名指挥张国勇。


  著名指挥张国勇。

  信仰篇

  诠释革命者的执着信念

  交响组歌第一章《信仰篇》是从党的初衷向较为广阔的时空进行延伸,以朗诵者与讲解员的诉说,对各个时期牺牲于雨花台的革命者所具有的执着信仰,进行诠释,张扬的是“困难中不消沉,逆境中更坚强,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

  由扮演烈士邓中夏的男中音独唱《播火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最早播火者角色,在那种黑暗的年代向青年发出召唤,指明只有广大青年觉醒而且主义坚定,才能勇敢地站起来,“排除一切艰难困苦,推开新世界大门”,字里行间透出火热激情与殷切希望。音乐恰是号召般的、铿锵有力的、深情勉励的,特别是在乐队间奏中响起了《五月的鲜花》旋律,进一步升华了思想主题,进而烘托出当年燎原烈火般的壮阔气氛,令人怦然心动。

  由扮演烈士恽代英的男声独唱《坚强些,同志们》,模拟英烈的口吻对狱中难友叮嘱与引导,又似是炽烈内心的尽情解剖,深切告白革命者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能像蚯蚓苟活,我们不能像寒鸦悲鸣。我们要改造这个社会,我们要有尊严地生存”。然而投身革命就意味着要遭遇艰难险阻、凄风苦雨、流血牺牲,但我们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燃烧自己照亮世界。音乐以充满感情的慢板起始,逐渐转为昂扬的情绪,最终在希望与激情的高潮中结束,因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女中音领唱与合唱的《我们的将来》,在充满深情的旋律中,揭示出当年在黑暗中跋涉的革命者,即使处于铁门紧锁的牢房中,也禁不住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鸽群、笑容、麦浪、彩虹等图景所代表和象征的美好未来,是鼓舞他们坚持斗争下去的巨大动力,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也正是为了中华腾飞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力地反映出先烈们对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心。

  由当代青年以女声独唱、合唱形式演绎的《走进你的世界》,是沐浴阳光的新时代青年人,以同样青春的身心穿越式的、探询式的目光与步履,走进先烈曾经年轻的世界,满怀深情地追溯先烈的音容,倾诉炽热的情怀,仿佛历史的烟尘与时空的阻隔,不能切断同样蓬勃的青春,在一种真切的想象、体验和理解中,对逝去的英魂表达真挚的怀念、仰慕与哀悼之情,同样感人至深。

  气节篇

  歌颂雨花英烈的高尚气节

  《气节篇》是交响组歌的第二章,歌颂和咏叹的是牺牲于雨花台的英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决不苟且偷生的高尚气节。

  扮演烈士吴振鹏的男中音独唱《愿将赤血流》,以义正词严、无可辩驳、一气呵成的叙事性和戏剧性,极具张力和变化的音乐形象,表达革命者意志坚定、矢志不渝、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怀,以及对敌人虚张声势的恫吓、凶残的皮鞭烙铁的鄙视:“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就是把我的骨头烧成灰,我还是共产党员。”如此掷地有声、气壮山河,激荡着令刽子手肝胆俱裂的磅礴气势。

  混声合唱《热血赤心》是一首充满战斗意志和精神的作品,其以节奏短促、铿锵有力,激情四射、手段丰富的快板合唱,迸发出即使是同胞死伤遍地、血流成河,也要以热血与赤心化作利刃刀枪,划破风雨雷电,进行绝不妥协、殊死抵抗的豪情壮志。

  扮演烈士史砚芬的男高音独唱《诀别信》,有“鲜血浸染自由花”的自豪,有“断头只当去走天涯”的豪迈,有“灵魂常随着你们”的深情,有对亲人“家里田亩供你学业有成”的嘱托,有坦然面对死亡“像这一地月华”的平静,以歌剧咏叹调式的唱段,深沉坚定和变化丰富的曲调,强化作品的抒情性色彩,倾吐的是对家人的无限温情,揭示出的是无惧生死的胆魄与境界。

  女声独唱《丁香的故事》,赞美的是丁香花一样清纯美丽的革命女性。女声独唱与男声合唱交替出现的叙述,优美动人、哀而不伤的单一部曲式循环的旋律,刻画出了这个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雨花女烈士的形象。歌词在唯美中饱含着痛惜,决然中又深蕴着留恋与不舍,从人情人性之殇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革命女英烈最深情的哀思、追忆和颂扬。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印青。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印青。

  情怀篇

  献给无名烈士的咏叹曲

  交响组歌的第三章是《情怀篇》,解说词以感天动地的奇特意象“罪恶的枪声响了,烈士们就这样一直站着,站成了绿树,站成了鲜花”这种不灭的精神与形象,来阐释英烈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爱,信仰如火焰一般地燃烧,以及救国救民的勇猛力行,进而揭示出革命之路是一块块血肉拼筑起来,理想之国是万千同仁牺牲生命所建构的深刻含意。

  令人动容的混声合唱《献给无名烈士的歌》,是献给那些“也许永远没有人知道你们的姓名,却留下无尽的故事让人怀想”的英烈。我们知道雨花台掩埋着有名有姓的英烈,也有上万个未在石碑上留下姓名的英烈,笔者能感受到作者是怀着极大的虔敬之心创作此作品,由弱声、轻轻述说极为优美的合唱开始,层层发展,两次爆发出愤慨的高潮乐段,经过调性短暂变化,再回到轻轻述说结束,抒发出对无名烈士生命走向最后行程,无畏的精神在黎明前闪光的慨叹。歌词以绿树与鲜花、晚风与夜色等美好事物,来对比在敌人的淫威下英烈血肉被烤焦乃至被抛尸荒野,让人在缅怀中产生撕心裂肺般的巨痛、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女高音独唱《请让我把你追随》,音乐以深情的中慢板和意境高远的旋律,表达了当代人对革命先烈由衷的敬佩仰慕之情,以及勇敢地追随他们穿云破雾、展翅高飞的愿望和决心。

  男声八重唱《中国正青春》,则以青春为主题,描绘出当代中国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状态,以及作为主人翁所表现出的承担重任、意气风发、奋斗前进的昂扬姿态。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中段的弱声哼鸣表现出了当今人民的幸福获得感,又在欢快的高潮中表达一代代人接力开拓,建设更加美好明天的强烈意愿和充沛信心。

  女声合唱《苍生之问》,以问答的句式思考为何旗帜永不褐色,热血总在沸腾,经历磨难越挫越勇,面对风云信念永恒,“先辈远行的身影,就是我们的青春”,使命在肩的我们又怎样始终保持初心等重大问题。作品旋律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而富有律动感,给观众以催人奋进、蓬勃向上的力量。

  尾声

  让雨花精神照亮未来

  作为尾声的混声合唱《信仰如旗》,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总结和召唤之作。

  雨花精神殷红如血、艳丽如花、明亮如灯,可以穿透历史照亮未来,有力地进行曲风和抒展的乐句相结合,将曾经的雄关长路、马蹄征鞍、壮怀豪情,谱写成如歌的信仰,如旗的信仰,用历史与先烈的经历与事迹激励今天的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像他们一样在激越的号角中高举信仰之旗,誓言铮铮,热血奔涌,乘风破浪地勠力战斗前行。

  综上所见,原创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不仅是充分运用文化、艺术和时尚等元素,以精心构思与倾力打造所推出的一部精湛厚重之作,给人以高水准、高品质的艺术享受;而且也是用好用活党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党性之根,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形象的教材,能够起到净化心灵、坚定信仰的作用;同时必定成为一部常演常新的作品,亦将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小组成员、艺术评论家)

  据悉,《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目前正在进行巡演版改版创作,将于6月24日以全新面貌亮相南京人民大会堂。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