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汲取奋进力量 每一次庄严纪念,都是一次灵魂触动

发布时间:2021-04-05 09:30 来源:南京日报

  江宁区东山街道外港社区党员代表在仲铭亭前重温入党誓词。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摄

  夫子庙小学的少先队员在烈士雕像前默哀。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摄

  郁郁青山埋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对革命烈士的每一次庄严纪念,都是一次党史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4月4日清明节当天,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缅怀先烈,表达哀思,把对革命烈士表达深切思念的现场,转化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努力奋进的精神力量。

  红色故事悟精神

  春寒料峭,微风习习。4月4日上午,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祭奠先烈,表达哀思。在位于玄武区的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上,市民游客留驻默哀,庄严肃立,回顾当年国家危难之际,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壮志报国的历史。

  1947年5月20日,南京5000多名学生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冒雨与国民党政府骑巡队对峙6个小时,重伤19人,轻伤104人,被捕28人。爱国学生的热血洒遍南京街头,史称“五·二〇血案”。“五·二〇运动”席卷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毛泽东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场运动是继军事战线之后,中国境内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上午9点刚过,家住附近的市民倪素素与丈夫带着儿子来到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在广场矗立的一座座铜雕前,为儿子章均讲述了当年的历史。“我爷爷是老南京,常常给我们讲红色故事。”倪素素说,今年清明节,她与丈夫带着孩子来到520学生运动纪念广场,希望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教导孩子从红色故事中感悟先辈精神。

  上午,在秦淮区九龙桥,夫子庙小学2016级5中队北极星红领巾小队开展“忆先贤 寻足迹 学党史”红色寻访之旅,追寻先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九龙桥位于通济门外的秦淮河上,是一座建于明代初年的五孔石拱桥,明太祖朱元璋命名此桥为“九龙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27年,震惊中外的南京“四·一○”反革命事件就发生于此。在这起反革命事件中,侯绍裘等10位烈士顽强斗争,被敌人残忍杀害。敌人将他们的遗体装入麻袋,运至九龙桥,投入秦淮河。

  在烈士雕像前,少先队员们默哀、敬献鲜花,了解先辈的英勇事迹,深切缅怀英烈。

  纪念碑前寄哀思

  “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鼓楼区汉口路22号金陵大学旧址(现南京大学)内。4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纪念碑前,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不断有群众向纪念碑献上花篮和鲜花。

  金陵大学旧址是鼓楼区重要的红色印迹之一。解放战争时期,金陵大学学生冲破白色恐怖,发起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在历次斗争中,金陵大学不少仁人志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2年,南京大学全体师生捐资,在校园内建造“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后面刻有金陵大学牺牲的21位烈士的简历。

  学生李一峰为纪念碑献上菊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和继承遗志、振兴中华的决心。他说,自己要珍惜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上午9点半,求雨山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浦口区新世纪小学一年级四班的18名小学生及部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学生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手持鲜花,表情严肃,在纪念碑前排成两行,并在老师指导下对着纪念碑鞠躬,伫立默哀三分钟。

  姜莲是学生家长,这是她第一次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次祭英烈活动是自发组织的,有意向的报名即可,我就带着孩子参加了。”姜莲表示,以前孩子比较小,现在慢慢长大了,参加这样的活动并了解历史非常有意义。

  仪式结束后,姜莲带着孩子走到纪念碑广场前,向他详细介绍纪念碑的建设背景。“这样可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和丰功伟绩,激励孩子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姜莲说。

  记者了解到,求雨山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49年在“三浦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而建,如今已经成为浦口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此前的4月2日,求雨山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还举行了浦口区凭吊革命烈士活动。

  来自全区的120余名党员代表在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静静肃立。在纪念碑下,现场全体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最后,参加仪式的全体党员代表缓步沿碑绕行一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连日来,浦口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力弘扬英烈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江北明珠”发展的强大动力。

  青山有幸埋忠骨

  六合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留下了桂子山烈士陵园、竹镇革命烈士陵园、东王三烈士墓等一批红色地标、红色遗址遗迹。4月4日上午,不少市民自发来到这里,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在桂子山烈士陵园,长眠着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将士以及为人民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烈等。在现场,记者看到,经春雨洗礼后的苍松翠柏愈发青翠挺拔,陵园一派庄严肃穆,不时有市民三三两两手拿白色或黄色菊花,拾级而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来到烈士墓前鞠躬致敬。当天,六合地方海事处11名工作人员来到陵园,向英烈们敬献花篮,并重温入党誓词。“革命英烈精神砥砺初心。奋进新征程,我们将继承和弘扬革命英烈的拼搏奉献精神,为‘大美六合’建设贡献海事力量。”六合地方海事处负责人卢存明说。

  上午8点,江宁区东山街道外港、岔路、中前社区党委组织百余名党员、群众和学生代表,来到竹山公园北侧的南京党史教育基地——仲铭亭,祭奠烈士邓仲铭。

  仲铭亭为六角形,高1.8米,亭内立有汉白玉纪念碑,刻着“邓仲铭烈士碑”六个大字。邓仲铭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43年8月,他率领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四十六团赴江宁、当涂、溧水地区工作,8月3日宿营在江宁县禄口冯谭庄时遭遇敌人,不幸牺牲在高桥渡口,遗体埋葬在江宁县龙都乡,后迁葬于周岗乡绿杨头附近的猴山。1958年3月迁葬于南京雨花台。1983年,为纪念邓仲铭烈士牺牲四十周年,当时的江宁县人民政府在竹山修建“仲铭亭”。

  活动中,代表们向烈士敬献花圈、花篮等,鞠躬、默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外港社区党员代表在亭前重温入党誓词,唤起初心使命;岔路社区党员、群众在诗歌朗诵中缅怀英烈;中前社区少先队员向纪念碑行队礼,宣誓努力学习增强本领。

  位于溧水区永阳街道中山水库南的中山烈士陵园松柏葱郁,庄严肃穆。上午9点开始,陆续有市民自发来到陵园祭扫,缅怀英烈。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溧水都涌现出大量英烈。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溧水人民政府于1959年10月修建了中山烈士陵园,包括纪念碑、烈士碑亭、烈士墓群、革命烈士纪念馆四部分,供市民瞻仰。

  上午10点多,市民杨先生一家和两位朋友家庭相约来到烈士陵园祭扫,他们站在纪念碑前献花、鞠躬、默哀,祭奠革命先烈。杨先生的女儿杨恩童在溧水区实验小学上四年级,她戴上红领巾,现场朗诵起前几天所作的缅怀先烈的诗,“他们出自平凡,但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汉,他们用自己创造了现在的美好中国……” 杨恩童说,从革命先烈身上,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将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做一名诚实勇敢的小学生。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